這一百畝地黑商隊以3000兩白銀的價格賣下,這個數字算得上比較龐大了。在光化軍這樣邊境城市,土地其實是不值錢的,以3000兩的價格甚至可以在臨安城買下上等良田一百畝。
韓明瑜在接到這筆銀子之後,心中雖然有些奇怪,可是既然黑商隊財大氣粗願意給這麼多,自己正好缺銀子,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並沒有多詢問什麼原因。
此外,黑商隊修建貨倉的工程,也是就地在光化軍招募人力,這樣又臨時解決了光化軍老百姓的一部分就業問題。
七月月底的時候,鐵礦石的所有工序都完成了。
經過長達十天的勘測,這個礦洞發生過好幾次坍塌,有幾條礦脈已經被掩埋了,隻剩下兩條不算富裕的礦脈還能繼續開采。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蒸汽機已經改裝成了挖掘機,隨時都可以打通那幾條被掩埋的礦脈。
經過工匠們的裁定,這座礦山可以容納150人同時開采,而招募的礦工已經達到了500多人。不過礦務部並沒有對這些工匠進行篩選,而是全部錄用了。按照150人為一個工作隊伍,一共分成了三支隊伍,每天一支隊伍隻工作四個時辰,輪換著來進行開采,全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
多餘的五十個工人,則被調來負責礦工們的後勤工作,以及運輸礦石的工作。
在正式開采之前,科學院對所有礦工都進行了十天簡單的培訓,包裹如果使用工具(蒸汽機、鋤頭等等),以及礦道裏麵發生突發情況時的自救手段等等。當然如果真的發生礦難了,這些手段也不知道管不管用,僅僅隻是圖一個心裏上的安慰罷了。
在所有事情都準備完畢,開采鐵礦的工作便正式開始了。
而鐵礦石所衍生出來的其他產業,韓明瑜也正在積極的擴張當中,六月底時候曾經號召光化軍的老百姓開辦一些冶煉廠什麼的,可是顯然冶煉廠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僅需要特殊的工具,還需要一定的手藝才可以。所以隻到今天,民間並沒有任何響應。
在不得已之下,韓明瑜隻好將賣給黑商隊土地所賺取的3000兩銀子全部拿了出來,從襄陽城、鄂州城以及江州一帶購置了許多原材料,在光化軍城外的小縣城裏麵,架起了十二座爐窯子。同時,他還要求科學院馬上開始培訓學徒,讓學徒學會冶煉和鍛造!!!
要求培訓學徒冶煉和鍛造的命令,原本隻是內部頒發給科學院的命令,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在整個光化軍都傳遍了。傳遍一個消息並不能算什麼值得一提的大事,但是這個消息所引發的後果卻是十分巨大。
如今光化軍基本恢複穩定,老百姓們都渴望著能安居樂業。然而“安居”的目的暫時達到了,可是“樂業”卻還沒有預期。城中許多空閑的勞動力,都有待被利用和調動。因此當老百姓聽說官府現在急需鐵匠,立刻就跟風開始學習鐵匠工藝。
一時間,光化軍上上下下立刻就掀起了一陣鐵匠熱潮。
不過這件事不算壞事,最起碼韓明瑜是這麼理解。
因為在他的設想當中,當鐵礦的資源充足之後,光化軍的民生事業也發展穩定起來了,自己勢必會大力提供工業的發展。
在他的計劃當中,已經打算在兩個月之內,建立第一個兵工廠。利用鐵和銅熔煉出鋼,再用鋼打造成兵器。
當工業大力發展的時候,自然是需要非常眾多的工人來支持生產線。古代沒有什麼自動化機械生產,更別說能有什麼水流線生產模式了,所有量產都是需要人力為基礎的。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韓明瑜每天晚上在府上,都會畫一些新式武器的圖紙。他本來想嚐試著研究一些先進的武器,比如火槍或者大炮之類的熱武器。隻可惜自己在二十一世紀接觸的這一類東西不多,火器的原理根本就不了解,硬著頭皮畫出來的結構圖,也全部都是一些瞎想的情況。
他自然不能把沒有任何根據的圖紙拿出來,讓科學院照著去研製,這樣做隻能浪費材料、浪費人力和浪費時間。
雖然火槍和大炮不好發明創造,但是他還記得中學時候上過的物理課,清楚的明白炸彈的爆炸原理。炸彈的爆炸原理,其實就是利用火藥在有限空間裏爆炸,引發力量的膨脹,造成空間爆裂。
假如包裹炸藥的外皮是玻璃罐子,一旦點燃火藥,火藥的作用力在玻璃罐子裏麵迅速膨脹,就可以將玻璃罐子掙碎,玻璃罐子的碎片四處飛射,就能造成殺傷力了。
當然,這隻是一種土製炸彈。而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所製造的炸彈,差不多就是這種類型,隻要原材料充足,一個人一晚上就能製造幾百支這樣的炸彈。不過這樣土製炸彈的安全性低下,同時爆炸威力也不可觀。
其實就在如今宋金交戰時期,金人也早有發明了炸彈這種武器。
據說在大約在13世紀初,金人學會了製造火器,並發明了鐵製炸彈,金人稱為“震天雷”,宋人叫它“鐵火炮”。
這種炸彈用拋石機發射,彈殼用生鐵鑄成,有罐子形、葫蘆形、圓體形、合碗形四種。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殼厚2寸,內裝火藥,上安引信。投擲或發射出去,爆炸聲如雷灌耳,彈片炸起,可鑽透鐵甲,殺傷力相當大。1221年,金兵攻蘄州時,曾用震天雷轟擊,給宋軍以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