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衣錦還鄉(1 / 2)

原先李鴻盛是打算將原先海盜們的船隻用來武裝自己的海軍的,可是自從鎮海號這種快速戰艦服役,海軍對於海盜們參差不齊的小船就看不上眼了,而那些萬石的大船基本上都是原先蘇州富戶為海盜們提供的運兵船,和鎮海號一比,速度慢的可以,基本上做商船用是不錯的,用作戰船的話就有些拖累鎮海級大船的航速了。所以海軍強烈要求更換快速戰艦,趁著李家船隊擴建,除了留下幾艘訓練艦之外,幾乎將俘獲的船隻都塞給了運輸船隊。李鴻盛對於海軍的意見也比較認同,所以也在擴建船台,希望可以加快船隻下水的速度。

如今的基隆船廠以每個月一艘的速度下水萬石級帆船,以首艦名劃級為鎮海級。如今船台上每個月還能下水兩艘六千石的帆船,這主要是用來偵察及對抗小艦用的,也以首艦名劃級為平遠級。其實六千石在大宋也算得上是不錯的大船了,隻是李鴻盛被後世船舶動輒千噸萬噸百萬噸的數字晃花了眼,勉為其難地將萬石劃為大船之後,無論如何也不肯承認六千石算是大船,海軍也是無可奈何。若不是因為萬石大船的製造實在是費時間,海軍據理力爭,六千石的船能否服役還是個問題。

李家船隊由於船隻數量大漲,在花了半年時間增補足夠的人手之後,終於開通了自蘇州前往高麗的海路。遼國和大宋畢竟是敵國,雖然在邊境上有些榷場,但是規模小時間短,所以兩國的商人出於利益的推動,紛紛進行走私活動。不過大宋水師可不是吃幹飯的,雖然船小不能遠航,沿海岸走走抓抓走私犯還是可以的。同時由於走私不能見光,要想明目張膽地從大宋直接行駛到遼國基本不太可能,所以聰明的商人就開動了腦筋,將高麗作為了宋遼的貿易中轉站,宋遼商人都在高麗進行轉口貿易。

李家船隊在高麗和大宋之間的貿易是明麵上的,同時海軍部還有一批商人打著琉球國商隊的旗號暗地裏麵做著高麗和遼國之間的生意,從遼國拐帶人口的事情如今也由他們來負責。基隆在遼國最為暢銷的產品就是烈酒。北方冬日寒冷,烈酒在北方的銷路極佳,甚至到了一鬥烈酒就能換一個奴隸的地步。李鴻盛原本還打算換一些馬匹,可惜如今基隆地界有限,適合養馬的地方基本沒有,也就息了這個念頭。

這次為了準備爺爺的壽禮,李鴻盛特意讓琉球國商隊從遼國淘了一些稀罕東西和北方特產。由於路途遙遠,李鴻盛也等不得商隊將貨物運送回基隆,直接讓他們送去蘇州。因為他也提前啟程回家了。

再次站在蘇州的地麵上,李鴻盛著實有些感慨。由於琉球國的特產都在蘇州府登岸銷售,如今的蘇州城更加的繁華了,各地聚集的客商摩肩接踵,甚至李鴻盛還看到了身著阿拉伯袍子的人在河街邊的小販討價還價,不由得忍俊不止。

“都說這些大食商人有錢,怎麼還跟個小販討價還價的。”李鴻盛笑著問前來接他的李康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