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分艦隊,家信(1 / 2)

手持鐵製刀具的倭人們對付土人那就是一個砍瓜切菜,武裝到了牙齒的基隆海軍戰鬥隊對付倭人那也是一個砍瓜切菜。

僅僅付出了一死三傷的代價,盧大有便帶著鎮海艦上的戰鬥隊將盤踞在土人寨子中意圖負隅頑抗的倭人抓的抓殺的殺,清理得一幹二淨。

“帶鐵製刀具的倭人——所謂武士——戰鬥意誌比較頑強,即使是受傷也不會輕易放棄抵抗;但是竹製武器的倭人——所謂足輕——戰鬥意誌薄弱,順風戰中勇氣可嘉,但如果沒有武士在後麵督戰,他們是絕對不會向著明顯具有抵抗力的敵人衝上半步的……”

李鴻盛合上鎮海艦的戰報總結,揉了揉眉頭。這件事情可著實出乎他的意料。原本以為琉球群島還是個蠻荒地界,誰知道倭國居然也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要不斬草除根?追到倭國去把那個大名幹掉?李鴻盛搖了搖頭,一來路途遙遠海路不明,根本沒辦法勞師遠征;二來琉球已經暴露了,再去殺人滅口也不太可能。這時這樣一來,基隆海軍就要分成兩個部分,不僅要防備西邊的大宋,而且還要警戒北邊的倭國。

在李鴻盛的印象中,倭國現在好像還處在平安時代末期,以莊園為經濟基礎的藤原氏壟斷政權。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如今倭國好像是堀河天皇在幕前,白河天皇在幕後,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即倭國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就是在這個時候,武士階層進入了中央政界。戰報中所指的那些有資格帶鐵製刀具的恐怕就是初見雛型的武士了。

後世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現在還沒有出現,如今倭國所謂的武士其實也不過就是鄉間有錢有勢的流氓而已。所謂的忠誠是稀罕的,基本上有奶就是娘,隻要有利益,他們能夠給任何大名賣命。倭國局限於大洋中的孤島之上,打仗素來如同過家家,從管轄的人口數量來看,大部分大名不過相當於後世一個村的村長,組織個幾百人打群架就敢稱“合戰”,到最後往往是沒一個死的。加之佛文化的傳播,雖然倭國地盤比基隆大得多,可實際的實力和基隆相比也不見得占什麼優勢,但是李鴻盛並不是害怕打不過,而是怕自己一不小心陷進泥潭。

沒錯,如今的基隆雖然說有了些成績,但是畢竟人少,可以說還處在打根基的時候,若是和倭國咬上了,那可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你跑到我地盤上來殺人,那就是不給我麵子,我鐵定得打回去啊。如此一來,雙方都是海洋國家,都指著船過日子,你能來我這裏,我也就能去你那邊。基隆若是逼急了倭國,那幫矮子來個安內必先攘外,基隆就麻煩了,肯定會被拖進持久戰。當初白江口之戰,那可是唐朝出動了十多萬大軍才打贏了,自己目前滿打滿算,人口也抵不上唐朝大軍的零頭,盡管日本也不比從前,但國戰可不是打贏一兩場就算完事的,還將自己暴露在世人麵前。要知道,倭國和大宋還是有來往的,李鴻盛想在海外悶聲大發財的念頭鐵定會破滅,盡剩下和倭國扯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