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爺,大食商人多在泉州惠州做絲綢磚茶瓷器貿易,內陸一般是不來的。這個大食人估計是遭了海難落魄了,所以才會來這裏碰碰運氣。想來也是這兩年蘇州的名聲大了才會如此。”李康看了一眼那個大食人,“水晶蜜和七寶琉璃鏡咱們大宋的人都稀罕,這些大食人想要買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人肯定也是碰了壁,隻好在街市上做點小本生意希望賺點回家的路費。”
李鴻盛摸了摸下巴,如今他已經長出了毛茸茸的短須:“嗯,這樣啊。老總管,還要麻煩你去查探一下那個大食人的底細,有可能咱們家還用得上。”李康可是家中老人,李鴻盛對他一向彬彬有禮。
“大少爺盡管吩咐便是,不敢如此。”李康總管倒也是個精明人,李鴻盛對他客氣那是禮貌,他要是當真受下來那就是個棒槌了。
雖然說這個大食商人也許有點走黴運,但是他腦子裏麵的知識是不會發黴的。李家在泉州以南的地界一直吃不開,主要還是航路的問題,如果能把遠航而來的大食商人拉攏到麾下,那就等於打開了李家船隊向南擴張的大門,其中的利益不可估量啊。
李家迎接李鴻盛回家的陣容極為隆重,門口仆人們一字排開,李展慕帶著王氏也站在了堂廳等候。李鴻盛都覺得有點過了,不過看著眾人的眼神,卻都是欽佩的模樣。李鴻盛是不清楚,他搞出來的琉球國概念已經被蘇州的富戶們所接受,李家就是琉球國特產唯一的大宋代理商。盡管李家在這些東西的銷售上都是按照李展慕和李鴻盛關於水晶蜜的份額確定,隻能拿到三成的利潤,但這利潤已經遠遠超過了李家原先的絲綢主業。也正因此,下任李家家主的位子,在大家眼裏早就已經戴到了已經很久沒看到真人的李鴻盛頭上,即使是三姨太,也不敢再在背後嚼舌頭。這一點,從母親王氏如今氣色大好就能看得出來。
“父親,孩兒不孝,經年未曾歸家,讓爹娘掛念了。”李鴻盛再次看到父母,突然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當即跪在了地上。
旁邊的王氏的眼淚也刷刷地掉了下來,臉上卻還是帶著笑,早就上去將李鴻盛攙扶了起來好生端詳著。
“癡兒,”李展慕滿意地看著眼前的兒子,“果然是長大了。”李展慕完全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在外麵搞的什麼妖蛾子,原先還隻當是小孩子胡鬧,就想著讓他闖闖也是好的,等他闖不下去了,再回來接班也不遲,誰想到他居然在外麵折騰出這麼一番大事業。說句誅心的話,李家以後即使在大宋呆不下去了,跑到基隆也還能當個國主。
“虧得父親當初支持孩兒出去闖蕩呢。”李鴻盛好容易將母親的眼淚哄住了,讓母親和李清照一邊閑話去,自個兒跟著父親進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