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體溫,女兒前些日子曾測定了上千宮人的體溫,發現所有人的體溫,幾乎相等,便是有誤差也不大,而少數溫度確實不正常者,多是感染風寒者。”
此時她的溫度計技術還未成熟,測定出的人體體溫,數值稍微有些誤差,不過她也清楚原因,她用的水雖然是純度很高的蒸餾純淨水,不過長安城的海拔高度她也不是很確定,沒有把具體數值報上。
此言一出,帝後很快意識到這個發現的重要性,李治小心地拿過溫度計,問道:“你是說,此物可供太醫使用?”
李月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然此溫度計此時尚不能完全用於醫道,此物應當封口,隔絕空氣,否則液體蒸發掉便會影響精度,此時還未能封口,醫道關乎人命,應當慎之又慎,故此時不應推廣,待找到將玻璃封口的法子才能推廣。另外,女兒有一推測,認為氣壓也對溫度計的精度有影響。”
李治臉上閃過一絲失望的神色,“可惜了,可惜了。不過,那氣壓和空氣,又是何物?”
“天地之間,並非空無一物,相反是由名為空氣的氣體充塞其間,女兒以為這無色無味的空氣亦是事物,亦有重量,會產生壓力。”
李治和武後都不是很相信,一串有些陌生的詞彙他們也不是很懂,一臉疑惑地看著李月,並未發表意見。
難道要來個馬德堡半球實驗?不過,那個實驗可不是那麼好做的,沒有抽氣機,暫時還是不要想了。
再說馬德堡半球實驗隻是效果比較轟動而已,要證明空氣和氣壓存在方法多的是,並不一定要用物理方法,用化學方法同時把氧氣的存在也揭示便是。
李月想了想,自信滿滿地說道:“請爹娘給女兒些時日,女兒可便可證明空氣和氣壓存在。”
第二天,李月就寫了一篇科技論文,係統地介紹了物質的固態、液態和氣態,還介紹了熔點和沸點等概念,甚至連升華這種難以觀察到的現象也有論述。
經過上官小蘿莉的潤筆,此文很快通過李弘和李賢在大唐上流社會中傳開,道理雖然看似沒有什麼用,不過還是引起了一陣熱議。
不過讓李月鬱悶的是,眾人對上官小蘿莉的文筆的關注顯然更多,溫度計還未普及,人們想驗證也沒有多少辦法,這篇文章中介紹的物理學知識引起的議論倒是不多,
鬱悶歸鬱悶,李月的科普工作還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接下來的日子,李月命人製造了大量的玻璃實驗器材。
她用一根超過76厘米的玻璃管,裝滿水銀,倒置在水銀中,製造了一個真空,讓帝後直觀地見識了大氣壓。
當然,那個簡單的實驗想要證明大氣和大氣壓存在還是顯得不夠。
李月想到了一個可以順便把氧氣和氧化還原學說一並提出的方法。
她讓手下的宦官把大量的人尿加入石灰、碳和藻矽土中煆燒,提取得到了差不多一兩單質白磷。
在帝後麵前,李月將一塊白磷放到一個試管中,然後她取來一個木塞,木塞一邊插著一根長銅絲,還有一根玻璃管穿過了木塞浸入到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中,用火燒紅銅絲,迅速將木塞塞好,銅絲接觸白磷,迅速將白磷點燃。
白磷燃燒的煙散盡後,帝後便看見試管將玻璃杯中的水吸入,吸入的水大概占試管容積的五分之一。
李月說著又把一塊燃燒木炭夾著快速放入試管中部,木炭在氮氣中不能燃燒,自然很快熄滅。
帝後和幾位皇子看著李月變戲法一般地搗鼓出他們不能理解的事物,全都呆住了,好半天李治才問道:“此為何故?”
“女兒以為,空氣也是一種事物,空氣有其重量,而且空氣並非是一種氣體,起碼是四種氣體混合而成。白磷燃燒,消耗掉了其中一種氣體,是的玻璃試管內的氣壓減小,外麵的氣壓不會變,於是大氣便壓迫著玻璃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