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後聽後,臉上的失望之色更加明顯。
李月見兩人已經差不多要放棄,不再列舉那些技術難題,說道:“女兒所製銅線,拉製皆由人力完成,若能找到借助工具之法,可降低耗用。電池製作也是女兒一人之力完成。女兒以為當令天下人知曉此物及其原理,以天下人之才智,群策群力,假以時日,總能慢慢想出法子。女兒也並非想要此時便建造,慢慢找尋法子,十年不成,則五十年,百年。工匠技藝自古以來便是一直在進步,女兒相信後人能想出法子建造此物。”
帝後臉上的失望之色稍減,兩人都點稱善。
李治在聽李月的話時,也在思考,他顯然還是不大死心,又問道:“此時當真不可造出?”
“我大唐銅產量太少,拉製銅線的工藝耗費太多,電池製造也是剛剛起步,要建造一條架設於兩京的電報線路,都要耗盡民力,實不能為也。女兒以為,電報之事當比之前隋之大運河,隻可徐徐圖之,若學楊廣,天下危矣。”
武後聞言詫異地看了看李月,張了張嘴,不過還是保持了沉默。
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李治一聽,也徹底打消此時就建造電報的念頭,不過失望之色卻是溢於言表。
電報的巨大實用價值終於促使帝後動了心,很快便命李月將電報和其原理公布,皇帝召集了大批臣子,在皇宮裏展示了李月製造的各種電學實驗器材。
為此李月很快親自起草,並讓李弘的東宮屬官幫忙潤筆,寫成了一本《生電現象概論與電信技術展望》,介紹了下電學現象,和有線電報在通訊應用上的巨大前景。
鑒於獨尊儒術早成既定事實,雖然初唐時儒學有些式微,但李月此時還不敢把自己寫的科學知識冠以學字命名公然挑戰儒門的道統,這個小冊子隻是單純地介紹各種現象,連隻言片語的評論都沒有。
電報一出自然引起了軒然大波,電報這東西不站在帝國統治者角度考慮,以這時代的人的見識大多都不會覺得電報有多大的價值,引起風波的是隨著電報一起被展示的摩擦起電裝置和電池,還有玻璃棒摩擦絲綢起電等展示。
起先還有不少人以為是法術,不過有人依照李月編寫的《生電現象概論》上介紹的方法試了試驚訝地發現,人果然能造出電。
人能造出電,這一爆炸性的事實讓大唐士人們沸騰了,《生電現象概論》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很快賣到脫銷,人們紛紛依照李月給出的法子實驗,讓洛陽的明礬的價格迅速翻了一番。
一時間電成了大唐最時尚的話題,士人們不和人談論下摩擦起電和酸液電池造電就會覺得自己遠遠落後於時代。
而摩擦能起電的事實很快讓人們對探究雷電也有了極大的興趣,甚至還有人提出了雷電是雲朵和大地摩擦產生的。
當然,很快也有些腐儒們敏感地嗅到了這些苗頭,開始站出來批判這種社會現象,他們開始痛心疾首地痛斥各種起電裝置是奇淫巧技,要求皇帝大力禁止。
等到帝後醒悟,發現對電的研究對神權產生不利影響,開始犯難,電報他們非常想要,把製造電池禁止了,電報要如何改進,思索了很久之後才下旨停止了李月那本小冊子的刊印。
帝後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完全是李月有意無意地在挖坑在算計他們。
李月也很明智地選擇了見好就收,沒再去過問那本小冊子的事。她很清楚在中古時代神權始終是皇帝在意的大事,過分地在這件事上去撩撥帝王就算再受寵也會死無葬身之地,種下種子讓它慢慢在這個社會發芽生根便好。
不過,越是遮遮掩掩的禁止,倒是更加助長了一些思想開放的士人們對電的興趣。
李月展示的電報也讓個別有眼光的士人認識到電報巨大的實用價值,不過其實連李月都沒辦法解決的難題,他們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不過更多的人參與研究自然是好事。
而隨之展示的二進製和對文字進行編碼的思想也給人提供了思路,李月鬧出的電學風波過後沒多久,帝後批準了一位年輕士人想出的一種對情報傳遞進行保密的新辦法在大唐軍中施行。
這種方法李月看到也不會覺得新鮮,不過是將情報文字編碼,編製密碼本,沒有密碼本轉譯就絕對看不懂情報內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