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電報展示(1 / 2)

如李月所想,人可以造電會對神權造成極大的懷疑,儒家雖然有著某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不過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神權的皇帝對這種事還是非常謹慎,帝後思考了很久還是沒有下決心,既沒有反對公開此事但也絕不讚同。

在製造硝酸的同時,電報收發機的研究李月也沒停下,電報收發機技術含量也不高,有了二進製為基礎的電碼,隻要研發出能準確收發三個不同的電信號的設備即可。

要給出人能讀出的電信號,使用電磁感應原理即可。

經過幾天的努力木匠和鐵匠們製作了一個通過雙向的電線回路連接的收發機,由三個線圈控製三根磁針偏轉指示信號。

李月已經不記得摩爾斯電碼的具體實際操作,不過作為一個學霸她自然有她的辦法。

早先李月把左右指針分別標示為零和一,中間的標示為空格信號,這樣便可以準確地收發二進製數字,把二進製轉換成十進製,再比照常用數字表上的編號,便可收發文字信息。

而要使用這個電報,需要的是二進製轉十進製的數學知識,這個自然不難,那個叫沈曉的宦官就以非常快的速度掌握了這一知識。

經過多次實驗,確定了這個展示用電報的傳遞信息的可能性之後,李月再次找到帝後。

“女兒近日用電製得一新事物,名曰電報。推廣致用尚需要時日,但此物若推廣開,於國有大用,此物以女兒一人之才智改進進度太慢,希望可將此物公示於天下,讓天下人與女兒一同研製,此物與前些日子女兒獻上之電池有關,女兒不知可否示之於天下。故請父親與母親前往觀之,再做定奪。”

帝後此時已經對李月建立了某種迷信,她弄出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極其有用之物,兩人雖然對是否把人也可造出電這種事情公開還是有些遲疑,不過好奇心還是讓兩人點了頭。

這個線路架設在兩間相隔有百丈遠的實驗室之間,李月將李治帶到一間房子裏後,便請求李治和武後各自隨意在紙上寫一句簡短的話,並不公開,隻讓她一人看見。

雖然帝後不大明白李月在搞什麼鬼,不過還是按照李月的請求各自寫下一句話。

李月很快就開始了發報工作,而在另一間屋子裏,則由沈曉進行收報。

待李月把發報工作做完,武後終於耐不住性子問道:“兒啊,你就別賣關子了,速速將你在搞些什麼告知爹娘。”

“請阿爹阿娘稍安勿躁,很快便可見分曉。”

帝後見她還是不肯說,隻好耐心等待。

很快,沈曉就畢恭畢敬地將收到的信息寫好,親自送來呈上。

帝後看到自己隨意寫出的話,居然準確無誤的被呈上,不由大驚。

李治看著自己寫的話,又看了看武後寫的,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媚娘,你寫的當真是那句?”

武後看著紙條,點了點頭,隨即看向李月,“兒啊,你是如何做到的?”

然後李月就花了一番口舌,將電報的工作原理解釋了一遍。

聽完後,李治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想了想後問道:“此物確實巧妙,取名電報也合適,你的意思是此物可以代替驛站傳訊。”

李月點了點頭,“觀閃電之速,女兒估計自京師至嶺南以電傳訊息隻需一瞬。若在全國架起電線,邊地有事瞬息京師可知,京師政令瞬息便可至各地。且電報不止軍政之事可用,民間亦需要通訊,建成電報便可設局讓民間使用,朝廷可收取費用補貼電報建造耗用,如女兒所想,若電報建造技藝提高,收取之費用甚至能補全建造耗用,還會有盈餘。”

壟斷的電信業自然是暴利行業,後世的那幾家國營的巨無霸便是明證,李月對這個還是有些信心的。

武後皺了皺眉,“此物好是好,然花費幾何?且不說耗銅幾何,征發民力幾何。銅乃貨幣,放置於野外如何防盜?”

李治剛才聽到李月描述的美好前景,正做起了政令瞬息通達全國,帝國可掌控地盤擴大的美夢,武後這一盤冷水潑下來,很快便讓他恢複了冷靜,不過他對電報還是有些期待,用期待的眼神地看向李月。

“母親思慮周詳,此物此時確實難以實用。女兒還未估算耗費,也未考慮架設會遇上的難題。”

帝後聞言皆默然不語,電報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也可以更快的知曉軍情,價值難以估量,要說對他們沒有吸引力是假的,隻是成本確實是個大問題,防盜也是個問題。

李月想了想之後說道:“電報耗費,其一為銅線,銅價值不菲,拉製成絲耗費更是不知幾何;其二為電池,電池需要鍛造明礬產出酸液,不加以改進,還需耗費銅鐵;其三為施工,電線不可置於地上,需要樹一木杆,將電線駕於半空,電線架設難免要穿過河流,水可導電,需想法子將電線塗上防水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