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姐姐,不要哭(1 / 2)

阿超家離鎮上不遠,也就不到三公裏。在他學會走路後,黃嶺嶺總抱著他徒步去鎮上,也不做什麼,就帶阿超去看看嶄新的世界。那是一條柏油路,為什麼修這條路呢,據說是因為隔壁鎮是鵝毛之鄉,從建國以來,這條路每天來來往往最多的人,就是收鵝毛的販子。

阿超第一次走在沒有泥土的路上,黑乎乎的,他興奮的手舞足蹈,黃嶺嶺牽著他的手,沿著公路一直走。公路兩旁是高大的楊樹,楊樹後麵又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他們家的田也在裏麵。這些水稻養育著這裏所有人。

他們春種秋收,那時一畝田竟然可以收六七百斤稻穀,交完公糧留足餘糧,還能賣不少錢。普通人隻要不懶靠著種地就能吃飽穿暖有閑錢。

這天,太陽還沒來得及吸收清早的露水,久誠就提著剛收上來的黃鱔和龍蝦,然後他提著這些寶貝,來到鎮上,找回收的小販,久誠賣完這些黃鱔和龍蝦,數了數這段時間賣的錢,高興的點著頭,去點心攤買了點心,轉頭又去另外一家商店,他買了一輛自行車。當久誠騎著自行車回到家的時候,黃嶺嶺高興的跳起來喊著:“明天我們就回我大姐家!”久誠就是此意,雖大家隔的不是太遠,要去大姐家卻有將近二十公裏的路程,每次走過去,真是花不少時間。有了自行車就方便多了。

黃嶺嶺最依賴大姐,大姐什麼都會,簡直無所不能,大姐不讀書以後就學著做裁縫,給很多人做衣服鞋子床單被罩,黃嶺嶺一家穿的衣服都是大姐縫製的,就連陪嫁的床被都是大姐用平日裏的碎布頭一塊一塊拚接的,有的被罩是三角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什麼形都有,大姐節約每一塊布頭,攢著攢著,就攢夠了給自己給二妹給小妹做陪嫁的被子。黃嶺嶺好久沒吃到大姐做的菜,她未出嫁的時候呢,家裏總是兩個姐姐掌勺,婚後就指著久誠,她確實不太擅長做飯,每次家裏來客人,久誠在家還好,不在家隻能喊鄰居幫忙。她太想像以前一樣,衝進廚房圍著大姐轉。

第二天一早,他們買了些豬肉和點心,黃嶺嶺迫不及待抱著阿超跳上後座上,久誠打著車鈴鐺出發了。一路上的風景在退後,耳邊的風呼呼響,黃嶺嶺很想讓久誠騎慢點,可她又覺得這樣讓風吹著他們,這感覺真好。

阿超看著秧苗有點黃了,之前還是綠綠的尖尖的,他的小手伸出去想抓什麼又縮回來放進嘴裏,黃嶺嶺問他:“超超,你是不是想要風,這呼呼響的是風!”於是剛一周歲多點的阿超第一次開口清晰的說話了,他說風,黃嶺嶺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阿超用手朝天空抓去說到:“風。”阿超第一次清晰說出的字竟然是風,黃嶺嶺興奮的拍著久誠的肩膀說:“我們兒子真是不同凡響,別人孩子不是飯飯就是哭哭,我娃都會說風了。”久誠打著鈴鐺說:“大姨”阿超也說一遍大姨,就這樣一路上久誠沒事就說幾個字,讓阿超跟著說。

騎了大約一半路程,一條河流橫在那裏,要過河就需要坐船,河也不寬,卻很深,現在快要入秋,河水並不多,於是他們需要一步一步往下走,走到河底去坐船,黃嶺嶺抱著阿超,久誠扛著自行車,尋著那些被踩踏出來的台階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下去。坐船每人一毛錢,扛了一輛自行車,久誠付了三毛錢。

這船是木頭做的,常年由附近村裏的孤寡老人輪流擺渡,黃嶺嶺小時候坐船過河不要錢,但每年年尾會有人來收半斤糧食,有的家沒有糧食了就等著來年糧食下來了再補,現在生活好起來,就當場付錢,實在沒錢打聲招呼也可以坐。就這樣大家共同維護著這條船,從不間歇。

阿超好像是第二次過這條河,他趴在黃嶺嶺的肩膀往上看,兩邊的堤壩好高,長滿各種蒿草,那些台階東一個西一個,全是人為踩出來的,看起來光禿禿又軟綿綿的,不仔細抓穩腳力還會踩滑歪倒,塵土四起。

到岸的時候久誠把自行車放在船艙,先扶著他們母子二人上岸,囑咐船家拉好繩子,接著又回去扛自行車。到底是常年做農活的身板,很快扛著自行車還牽著阿超母子就爬上這邊的堤壩。

過了河這邊的路還是泥路,不寬,一輛拖拉機可以輕鬆駛過。於是自行車顛簸起來,帶起塵土,兩岸依舊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田間偶爾有幾株大樹,而那些大樹生長的地方必定會有一些小小河流,七彎八繞,用於灌溉,幹活的人累了就坐在這些樹下乘涼休息。阿超趴在黃嶺嶺的肩頭,隨著自行車的顛簸抖動著,他看著那些遠遠的大樹在塵土裏越來越遠,朦朧著眼睛慢慢被顛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