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活越來越好(1 / 2)

阿超出生在皖西的一個小村莊,那裏沒有江南的青瓦白牆,雨季來了卻也似煙雨江南。那裏最多的是成片的稻田,夏天滿眼綠色隨風擺動,冬日裏零星的玉米枯杆杵在地裏,風一刮嘩嘩作響,再冷一些,便隻能看見滿地黃土,那些玉米杆也收回去或是喂牛或是填火燉菜了。

阿超父母的婚姻是個很難說的偶然,現在來看簡直不可思議,不過在千禧年還很遠的小村莊卻也正常,是那時候很普遍的換親。

阿超爸爸叫林久誠,很簡單樸素的名字,甚至沒有絲毫含義。久誠有個小妹,身帶胡臭滿臉雀斑憨胖矮小,家裏人很著急她的婚姻,往外說的媒婆,連編帶哄,一直難嫁。阿超的媽媽黃嶺嶺呢,剛好有個長兄,身高183長相俊朗初中畢業,早些年讀書時期很多女孩圍著他轉,等涉及談婚論嫁歲數時,因其家境實在貧寒,鮮少有父母願意把女兒嫁過來。

阿超姥姥急的團團轉,這個關鍵的時刻,來了一位媒婆,一點陰謀都沒有的媒婆,隻是愛畫餅的媒婆,並沒有費多少口舌,在前提是必須把自己小女兒交換給女方二哥的情況下,姥姥還竟然同意了這樁婚事。於是阿超的爸爸媽媽就這樣認識了。

那一年黃嶺嶺剛滿17歲,為了哥哥可以順利娶親,被家人安排次年嫁入久誠家。久誠這個男人,個頭不太高,屬於隻做事不太會說話,讀了幾年書識得字,是家裏最好使喚的勞動力,家裏大多數體力活都是他在扛。當得知自己要結婚的時候,去窯廠借了兩車紅磚,跟生產隊申請了一塊宅基地,蓋了一棟不大的房子,他媽媽肯定是不願意花這個錢的,但久誠很堅持。

他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向往,他要用自己的肩膀獨立扛起屬於自己的日子。他看過自己媽媽和奶奶的矛盾,從不大的時候開始,從向往愛情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以後會做什麼樣的男人。

沒有人會討厭久誠,在往後很多很多年裏,所有的親朋好友鄰居客戶,都對他讚不絕口,說他性情好樂於助人為人善良踏實肯幹不怕吃苦。就這樣,他用借來的磚,光著腳,踩著加了糠糟的稀泥,一塊一塊一腳一腳,蓋了一棟房子。那房子真的不太大,堂屋左右兩邊各一個屋子,挨著右邊的睡房搭了一個斜坡房,當作廚房。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很大的年代,他已經做好撐起整個家的準備。

阿超舅舅和阿超姑姑結婚後七個月,久誠終於一個人把房子建好了,也收拾好了,他憧憬著,用鐮刀割稻子的時候,他笑著和鄰居說婚後要分家過日子,鄰居說:“那你水田兩塊,旱地兩塊,怎麼夠你們生活啊?”

“沒事的,秧栽好了也沒啥要弄的大活,到時候就去窯廠上班,夏天秧田裏那麼多東西,得空了就摸魚抓蝦,能賣一些錢,窯廠沒活,再去跟建築隊給人蓋房子,你看現在很多人都需要蓋房子”

“那你就辛苦了。平日裏有很多活要做的,要打農藥,要除草,割了稻還要打出稻穀,曬幹了才能賣,一套下來,你出去幹零活的日子也有限。”

“我知道,不過船到橋頭自然直,後麵發展好了,說不好還有新路子可以走。”

久誠和黃嶺嶺的婚禮很簡單。那是很普通的一天,黃嶺嶺的兩個姐姐從婆家回來送親。

小時候的記憶排山倒海般縈繞姊妹們的心頭。在她們的記憶裏,總是饑餓的、寒冷的,住在土塊砌起的屋子裏,冬天一家人擠在一張床上。慢慢長大的時候,糧食收成好一些了,手頭稍寬裕,四個孩子讀書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也可以不讀書的是麼,但阿超的姥姥姥爺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校讀書,四個孩子,阿超媽媽和二姨小學畢業,大姨和舅舅初中畢業。在那個時代撐起一個家養育四個孩子,總是艱難的。

具體怎麼撐起這個家,阿超姥爺也不知道。他粗糙的雙手時時刻刻都在幹著他所能做的一切。盡管已經足夠努力吃苦,還是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家富裕起來。

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人不在吃苦,有時候足夠的努力和吃很多的苦,對生活的改變一點幫助也沒有。

那時候一年一年收成不好,難熬的冬日,米湯裏飄著幾個米粒,多少頓都喝著這樣的稀飯湯。阿超姥姥點子多,在吃不飽肚子的冬天裏,她搓長長粗粗的麻繩,帶著孩子去池塘邊,把麻繩放在水裏沉到水底,人在兩邊拉,從池塘的這邊走到對岸,再把厚重的麻繩拖上來,上麵掛著黑黑的菱角,那是夏天掉落的成熟菱角,在收成不好的冬日裏拯救著那個饑餓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