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北伐議戰(1 / 1)

三日後的廷議上,大殿中央矗立著一幅高高的堪輿圖。薛定搖的手沿著堪輿圖上滄浪江的流向一點一點挪動著,自西向東沿江分布的分別是西嵐郡、越麓郡、滄水郡、丹寧郡、江口郡。由於常年戰爭不斷,北殷幾乎在滄浪江北建立起了無孔可入的沿江防線。薛定搖根據地形與地勢,逐個分析沿江諸郡的各個渡口用以作戰的可能性。

此間,征元帝背手而立,三公九卿也立於其身後,細聽薛定搖對於渡江作戰的布局。梁平秋雖然隻為郎官,卻在征元帝的首肯下破例參加了這次關係重大的廷議。

“陛下,依照方才分析,臣會帶主力軍從丹寧郡與江口郡交界處的渡口北上,集中突破,直取北殷關邏郡中的江朔六鎮。此六鎮東、西、北三麵環山,南臨滄浪江,易攻更易守。若能打下此六鎮,將來無論是屯兵防守,還是糧草補給,於我軍而言,都將輕便得多。”薛定搖手指點在丹寧郡與江口郡交界處,看向眾人言道。

征元帝輕咳兩聲,上前用手指沿著滄浪江北岸由東向西一點一點劃著,反問道:“既然北殷沿江都有防線,那就代表敵方兵力分散。我軍為何不能分兵於幾個渡口,逐個擊破,挫其銳氣呢?”

“陛下所言不無道理。渡江作戰,分兵有利還是集中突破更有利,自古以來都是兵家爭議的議題。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權衡和考慮。”薛定搖退了兩步,以便能夠縱觀全局,“凡一過江,便是進入了敵軍地界,也是主動將我軍置入了被動局麵。若我軍分兵進攻,渡江上岸之後難以迅速集合,北殷大軍便能借以原先的布防,將我軍逐個擊破,這是其一;若分兵進攻,後勤糧草也需分開補給,保障輜重糧草的軍隊也要相應增多,補給壓力將大大增加,這是其二;除滄浪江外,北殷國境內部也是河流縱橫,一方水土養一方兵,他們鍛煉出了更適合水戰的隊伍,我軍作戰技巧和水戰經驗不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量取勝。如若分兵攻之,便是將我軍的數量優勢稀釋了,這是其三。所以總體而論,攻其不備、集中突破,才是此次作戰中克敵製勝、褫奪疆土的最佳方式。”

征元帝看著薛定搖不苟言笑地逐步分析,眼神多有難以抑製的喜悅和欣賞,進而指著薛定搖對眾人道:“知道朕為什麼欣賞薛定搖嗎?就是因為人家不論做什麼,都提前布局規劃好,說起話來有理有節!讓人沒有理由不放心。”繼而看向沈觀行,“沈老丞相,這個學生,你教得好哇。”

“陛下謬讚。”沈觀行聞言垂首道。

薛定搖聞言也頓了頓首,以示感謝帝王的讚歎。隻是經曆過兩度升遷貶黜的薛定搖已然明白,當為官者於帝王而言是可用而且有價值的時候,帝王才不會吝嗇其誇獎與讚美。所以這一次,薛定搖並沒有因為帝王的褒貶而引起內心的喜悲,而是按照內心的計劃繼續直言上諫道:“陛下,若作戰方略確定。臣還有兩個請求,請陛下恩準。”

“哦?說來聽聽。”征元帝踱步回到龍椅上,眾臣見狀,也紛紛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薛定搖俯身上稟:“一是鬥膽請陛下親自督戰;二是請允許臣在征北軍營內部,設立一個新的部署——軍思處。”

征元帝聞言,握有暖爐的手不禁微顫了一下,坐想道:“要朕親自督戰。薛定搖,你膽子不小啊!”言語間將手中暖爐重重擲在了麵前案上。

薛定搖聞言當即跪身,眾臣工聞帝王之怒,也迅速俯身下跪。

征元帝見狀笑道:“眾位愛卿不必如此,岑績帶兵攻打北殷期間,多有敗績。朕知此有大亂軍心之嫌。如今再度起兵攻伐,征北大軍軍心難免畏怯躁動。若朕親往督戰,必能鼓舞士氣。所以薛將軍所說的,很好,正和朕意。”

克複北殷是征元帝一直以來的夙願,為了這個目標他可以犧牲一切。所以早在此次廷議之前,他內心已經在醞釀親自督戰的計劃了。隻是這樣的話如今率先從一個臣子口中說出來,難免會讓他心存芥蒂。方才擲案一怒,也是意在警告薛定搖說出了不該說的話。

而薛定搖明知會令帝王不悅,卻還是要直言上諫,其根本原因在於她希望借機請征元帝走出皇宮,走入民間看一看人間疾苦,並以此為契機請求帝王重新考慮朝廷的施政重心。

此間一怒,仍然是因為君不知臣,臣不知君。

“陛下,老臣以為此法萬萬不可。”這時候,身為左丞相的沈觀行站出來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