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西園八尉(1 / 2)

建安四年二月初,劉協組建騎兵、水軍,分別以馬超及甘寧為統領。建安四年二月下,劉協召集軍機處謀臣武將,商議攻擊南匈奴。

楊修曾出使南匈奴見呼廚泉單於,換得五百匹馬。聽說要出兵匈奴,於是道:“如今春二月時節,天寒地凍,不宜用兵。且南匈奴遭大雪之災,軍民大饑。臣聞‘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幸以成功。’乘其饑而伐之,雖得南匈奴,非仁者所為也。以臣之見,陛下當先勤練士卒,修戰守之具。待日後天高日暖,再興兵不遲。”

劉協聽了覺得有理,想到近年來自己南征北戰,幾乎整年都在用兵,確實沒有好好訓練士卒。尤其是濮陽大敗之後,新補充的數萬新兵,根本就沒有像樣的訓練過。當下宣布暫停征南匈奴之議。決定趁此機會調整部署,重新布置自己能控製的兵力。

洛陽守軍兩萬,又新任洛陽都尉周忠統領,種輯為副,負責洛陽及宮廷守衛。李通領一萬五千人守虎牢關,賈逵領兵一萬守汜水關。洛陽之西,李俊領兵五千守潼關,代周忠之任;原張繡部將胡車兒領兵三千守函穀關。此四關乃洛陽東西兩邊門戶,因此有重兵駐守。孫資領兵五千守箕關,代賈逵之任。箕關乃河東、河內二郡往來要道,可與二郡守軍左右呼應,互相支持。

調朱皓入京,留臧霸為汝南守將,守軍兩萬人;雷薄為潁川守將,守軍兩萬人,徐晃回京;張遼為陳留守將,守軍兩萬人;陳留所屬諸縣皆被曹軍攻取,陳留成為孤城,因此留孫觀為副將,負責從潁川運送糧草供應陳留城中近十萬軍民。此三城乃虎牢關以東抗曹前線,故此命諸將仔細防守,練兵屯田,以為日後進攻做準備。

南陽處朝廷與荊州劉表接觸之地,雖然劉表與朝廷相處甚好,且劉表心無大誌,然而也不可大意。於是命司馬芝征集五千人,謹防劉表。長安有長安都尉杜襲領兵五千守衛。司隸州以西,雍州有馬騰等守衛。雖然騎兵七千都已征入洛陽,但還有五千部卒為守軍。

趙雲已建“驍騎營”,兵五千,命趙雲移給驍騎營中護軍張燕。王越史阿為“神威營”統領,兵五千。許褚為虎衛軍中領軍,統領三營;兼“陷陣營”中護軍,兵一萬。甘寧所招四千水兵,與文聘原來統領的五千水兵,由甘寧統領作為水軍,仍負責洛陽以北黃河一線守衛。

命令取消羽林軍、禁衛軍兩軍,建立西園軍。洛陽剩下的四萬兵馬,便作為西園軍。升朱皓為昭德將軍,任上軍校尉;升張遼為昭武將軍,為中軍校尉;升張繡為揚威將軍,為下軍校尉;升徐晃為揚武將軍,任典軍校尉;文聘、趙雲為平戎、破虜將軍,為左、右助軍校尉;馬超、龐德為討虜、討逆將軍,任左、右校尉。各領五千兵。

西園軍是當年漢靈帝為分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於中平五年八月(188年),在洛陽西園招募壯丁設立的一支軍事組織。其中上軍校尉統一調度西園八尉,由宦官擔任,乃是皇帝最親信的人擔任。當年的西園八尉中,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馮芳為助軍校尉,夏牟、淳於瓊為左右校尉。其中的袁紹、曹操、淳於瓊是目前尚存的三位。袁紹曹操都成為了一方諸侯,淳於瓊也是袁紹手下的大將之一。劉協任命的這八尉雖然都還年輕,卻各個都具有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馬超是唯一一位勇猛而智略不足的。其中朱皓、徐晃、張遼是劉協都曾考慮任為上軍校尉的人選。趙雲、馬超、文聘都是二十出頭,資曆威望都還不夠;張繡出身郭汜張濟一夥,就算劉協不在意,其他諸將也或多或少會有些不滿;龐德開始隻是馬超的一個部將,就算劉協很看好他也不能一下子就放到那麼高的位置。張遼曾經在陳留獨當一麵,在諸將之中立功最大,年紀三十;朱皓年紀三十五,是最早跟隨劉協的,雖然一直守衛洛陽很少出征,但也可見皇帝對他的信任;徐晃比張遼還要小三歲,也是跟著皇帝很久了。最終選擇朱皓,也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沒有人比他追隨皇帝更久。

馬超帶來的七千騎兵,毫無懸念的由馬超統領。後來又通過各種方式,從雍州、涼州、並州收購了四千餘匹戰馬,共騎兵一萬人,由馬超龐德統領。其餘都是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