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終見甘寧(1 / 2)

新年已近,陳留、潁川、汝南三郡太守及守將都遣使拜賀。劉協探問曹軍消息。使者道:“濮陽之戰後,袁紹之子、青州刺史袁譚起兵攻曹操之後,袁紹遣大將高覽、淳於瓊率兵三萬助之,取泰山郡。曹操因此退兵救援。與袁譚戰於曆城,斬譚部將汪昭、岑璧,取濟南郡。複戰於章丘,泰山複歸曹操。袁譚乃遣使與曹操講和。曹操不從,欲進攻青州諸郡。袁紹與大將顏良文醜起兵十萬至青州,曹操見袁紹勢大,因此與袁譚講和。於是留滿寵、曹仁守泰山、濟南,命於禁、夏侯淵、樂進三路進兵攻潁川、陳留、汝南。三郡戰敗之後,不能複戰,因此張、朱、徐三位將軍緊守城池,並不出戰。夏侯淵取所屬諸縣而去。如今陳留郡唯有郡治未失,屬縣皆為曹操所下。”

劉協想到陳留孤城,處於曹軍包圍之中,心懷憂慮。命使者回複張遼,教加緊操練士卒、守備城池,準備反攻。又令潁川、汝南準備糧草,以備不時之需。使者領命自回。

新年過後,三春之時,劉協除處理政務外,常常到西園觀看訓練。此時洛陽除留守二萬五千禁衛軍外,另有一萬五千弘農新征步兵,河東所收充軍流民四萬,合計八萬人。劉協因數次出征,用虎衛軍作戰,因此虎衛軍往往傷亡最大。陷陣營隻剩下一千二百人。於是下令,日後隨皇帝出征,虎衛軍隻負責天子安危,不參與戰陣廝殺。於八萬軍中精選武藝出眾的擴充神威營到五千人,王越史阿為正副統領;選慣於戰陣搏殺的擴充陷陣營到一萬人,許褚為統領;所有五千匹馬,選五千善騎射之士為騎兵,組建“驍騎營”,張燕為統領。三營皆歸虎衛軍所屬,許褚為中領軍。選兩萬人為洛陽守兵,不屬於出征部隊,命長水校尉種輯為洛陽都尉,負責洛陽守衛。種輯認為自己威望不足,薦周忠為洛陽都尉,自己為副將。於是劉協下令詔駐守潼關的周忠入京任洛陽都尉,種輯為副。周忠薦部將、當年與自己一起參與弘農平李、郭之亂的李俊為潼關守將。劉協便任李俊為校尉,守潼關。

與周忠閑聊,才發現周忠自己雖然了解甚少,但是他的侄子可是大名鼎鼎,就是三國孫吳的大都督、與諸葛亮並稱“一時瑜亮”周瑜。言談之間周忠對自己的侄子顯然非常自豪。可惜如今在江東孫策部下。周忠的兒子周暉曾經召集了大量的勇武之人作為賓客,稱雄於江淮之間,出入時經常以百餘輛車子相從,甚是威風。後董卓作亂京城,周暉兄弟得知京城的情況後,很為父親的安全擔心,率領手下的賓客趕赴洛陽,準備救援周忠。董卓害怕周暉兄弟的勢力危及自己的利益,派兵將他們在路上劫殺。因此周忠無子。劉協對這位四十來歲的肅然起敬。周忠又薦京兆尹司馬防“性質直公方,雖間居宴處,威儀不忒。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誦者數十萬言。少仕州郡,現為洛陽令。”於是劉協任司馬防為京兆尹。這個司馬防有八子,日後號稱“司馬八達”,隻可惜八達中司馬懿才二十歲,倒還不算很有名氣。最大的司馬郎才二十八歲,現在在曹操軍中。好在其他七子還在家中,日後不用擔心被別人召去。

剩下四萬兵,因隻有趙雲在京,朱皓、徐晃、張遼、張繡、文聘、臧霸、都在外地鎮守,於是下旨調張繡、胡車兒入京,以李通為虎牢關守將,從壺關調賈逵一同守虎牢關。賈逵薦自己的好友、並州中都人孫資為將守壺關。據說“孫資年少時就表現得很聰明,三歲喪雙親,被兄嫂撫養,同郡王允很重視他。曹操任司空時,曾征辟他為官,孫資因避仇人而搬家,不能赴任。後來,孫資在友人賈逵的勸說下出仕,曆任縣令,參丞相軍事。”劉協倒也聽說過此人的名頭,於是也用為校尉,駐守壺關。

張繡入京後,使趙雲、張繡一起負責新兵的訓練。雍州馬超與龐德盡起雍州騎兵七千人入京,劉協封馬超為校尉、龐德為偏將,駐於西園。

劉協因春季天氣寒冷,不宜用兵,吩咐諸軍勤加操練,準備天氣回暖攻擊南匈奴。恰好荊州牧劉表遣蒯良為使,拜賀新年。劉協問及,知道劉表封為荊州牧後,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眾多,或既授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平定了零陵、長沙等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麵。數年之間已經平定除南陽外的其餘荊襄六郡。恩威並著,招誘有方,萬裏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結好朝廷,據地數千裏,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劉協大喜,道:“劉荊州自任荊州牧以來,荊州之民鹹悅服之,此社稷之臣也。”下令嘉獎,賞賜良多。引見賈詡郭嘉荀攸等人。群臣宴請蒯良,後來侍中楊琦對劉協道:“蒯良將不久於人世矣。”劉協怪而問之。楊琦道:“蒯良為劉表帳下第一謀臣,軍國大事皆聽處置。今所謀者多而所食者少,故知其將不久於人世。”蒯良回荊州,不到半年果然病死。劉協對楊琦的判斷大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