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南陽太守司馬芝遣使入朝。自平定呂布之亂後,原南陽太守趙戩遷任汝南太守,劉協以司馬芝繼為南陽太守。如今兩三年時間,一直平安無事。南陽為逆賊袁術任太守的地方,後來袁術在壽春稱帝造反,有不少部卒就是南陽人。因此平定袁術之後,南陽人都擔心受到牽連。司馬芝到任後,宣揚皇帝寬宏之德,表示除首惡外,從賊者不會追究。同時還準許為誤從逆賊的鄉黨收屍埋葬,因此南陽很快就穩定下來。芝明於法令,執法無私,南陽因此沒有冤獄。南陽數年來多中原流民流入,司馬芝招撫流民勸以農耕,興辦學校,為南陽人所敬愛。
除了皇帝宣他入京,司馬芝從來都不會借新年、皇帝生辰等機會來交結朝廷大臣或者皇帝本人。此時既不是新年,又不是皇帝生辰,因此劉協對於司馬芝遣使入京非常奇怪。於是問使者來意。使者道:“荊州牧劉表帳下都督蔡瑁遣其弟蔡中來見司馬太守,請求派兵夾擊橫行於漢江、揚子江的錦帆賊。司馬太守因此遣臣為使請陛下定奪。”
劉協一聽錦帆賊,馬上就留意上了。問道:“朕久聞‘錦帆賊’之名。而不知其詳。卿可盡道其詳。”
使者道:“巴郡臨江人甘寧字興霸,頗通書史,有氣力,好遊俠;嚐招合亡命,縱橫於江湖之中;腰懸銅鈴,人聽鈴聲,盡皆避之。又嚐以西川錦作帆幔,時人皆稱為錦帆賊。後於劉焉部下為將。甘寧因劉焉不仁,欲殺之,與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等人密謀。事泄後沿江而下,仕劉荊州為部將,屬蔡瑁。蔡瑁等終以甘寧出身****為嫌,不能加用。且使人離間其部卒,不以禮待之。甘寧不堪其辱,與親兵八百棄之而去。蔡瑁乃言甘寧造反,遣其弟蔡中蔡和將五千兵逐之。甘寧乃於揚子江中聚集健兒數千,與蔡中相戰。大敗之。遂與部卒橫行漢江、揚子江,專與劉表作對。因此蔡瑁遣使約司馬太守共擊甘寧。”
劉協連忙問道:“結果如何?甘寧如今何往?”使者道:“太守佯應之,許以一個月後出兵。特遣臣為使請皇上定奪。”劉協道:“太守之意如何?”“太守道:‘甘寧雖有惡賊之名,然其人智勇雙全,忠直果敢,亦當世之傑。太守特薦之陛下。’”
劉協大喜。道:“朕聞甘寧之名久矣。卿回至南陽,稟明太守,若能使甘寧歸順朝廷,朕重重有賞。”
使者拜辭。二月中司馬芝與甘寧入京麵聖。劉協見甘寧年三十來歲,氣宇軒昂,大喜。原來司馬芝領命以後,與親隨二人乘船於漢江上尋訪甘寧,隻是並無消息。司馬芝於是對著漢江上來往客商及豪士道:“吾在南陽城中不下天羅地網,甘寧若是條好漢,便可來南陽尋我。否則便散其兵勇,休要再做此辱沒先人之事。”果然有不人暗中與甘寧有聯係,因此把司馬芝的話轉告甘寧。
甘寧心性,你若敬他一分,他便敬你十分。你若禮節有失,他也十倍報還。雖然後來讀了一些書,鑽研諸子百家之說,已經大有收斂,但這種性格一時之間還是改不了。聽了司馬芝的話,便趁一黑夜與部卒數人潛入南陽郡,想要羞辱司馬芝一番。沒想到司馬芝有所準備,在郡衙中準備宴席,隆重地接待。見了甘寧,道:“在下久聞壯士大名,如雷貫耳。欲得一見,未得其便。今壯士辱臨,自當好好相待。”傾心相交,倍加禮遇。甘寧見司馬芝相待甚厚,大悅。司馬芝於是把天子命自己招降於他、將委與重任之事告訴甘寧。甘寧將信將疑,因此司馬芝與甘寧一同入京。
劉協見了甘寧大喜,封為校尉,命其招收善水之人組建水軍。甘寧見天子禮賢下士,並不以自己出身為嫌,一見麵便委於重任,因此感激不已。道:“寧孤身前來,未足為陛下分憂。臣有親兵八百,部卒一千五百人,皆熟知水性。今臣感陛下厚恩,欲往招部卒親兵及江湖上舊日相識,以半月為期,同來投效。未知陛下之意如何?”劉協更是歡喜。便命甘寧自去行事。司馬芝告別自往南陽。
第十四天,甘寧果然帶了四千水手來到洛陽見帝。劉協盡皆錄用,使甘寧帥這四千人往替文聘駐守黃河沿岸,文聘所屬數千水兵也一並歸甘寧統領。使文聘往汝南屯守,換朱皓來京中聽用。
安排已定,劉協聚集軍機處眾臣,商議攻打南匈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