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兵敗回洛陽,突然有弘農典農中郎將韓浩上表,說自建安初年末至今,在弘農招撫流民屯田,頗見成效。《屯田令》頒布時,曾說明屯田滿三年的流民,準許其落籍為民。現三年已滿,有部分流民已經滿足了這個要求,因此上表天子,請天子定奪是否給他們落籍。劉協有感於弘農及汝南、潁川這幾年屯田越來越成熟,每年屯田所得糧食已經足夠朝廷用兵需要,因此對這幾個屯田的地方非常滿意。現在大敗之後,他決定到弘農親自去看看,收買人心。因此與尚書台戶曹侍中董昭、華歆同往弘農。命許褚、張燕率“陷陣營”、“神威營”護衛。
不日到達弘農。太守段煨、典農中郎將韓浩一起來見。劉協問段煨道:“段愛卿任弘農太守多少時日?”段煨道:“回陛下,剛好三年。”劉協道:“弘農風土如何?”段煨道:“弘農郡,武帝元鼎四年置。鼎盛時有戶十一萬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萬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鐵官,在黽池。縣十一:弘農,故秦函穀關。衙山領下穀,屬水所出,北入河。盧氏,熊耳山在東。伊水出,東北入洛,過郡一,行四百五十裏。又有育水,南至順陽入沔。又有洱水,東南至魯陽,亦入沔。皆過郡二,行六百裏。陝,故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宜陽,在黽池有鐵官也。黽池,高帝八年複黽池中鄉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萬家為縣。穀水出穀陽穀,東北至穀城入雒。丹水,水出上洛塚領山,東至析入鈞。密陽鄉,故商密也。新安,《禹貢》澗水在東,南入洛。商,秦相衛鞅邑也。析,黃水出黃穀,鞠水出析穀,俱東至酈入湍水。莽曰君亭。陸渾,春秋遷陸渾戎於此。有關。上洛。《禹貢》洛水出塚領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千七十裏,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領山,東南至鍚入沔,過郡三,行五百七十裏。熊耳、獲輿山在東北。自董卓、李傕、郭汜之亂以來,關中破壞嚴重,十室九空。興平二年時,全郡隻有兩千餘戶口三萬餘。後平定楊奉之亂,陛下命把二萬降兵落籍為民。目前弘農共有戶一萬零八十,口五萬三千。另黑山軍張燕將軍部卒共四萬餘人並歸弘農,三年來共招撫流民四萬八千人,共有九萬人無籍。”
劉協聽了未免慚愧。沒想到戰亂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弘農一個郡,本來有將近五十萬人,現在隻有十四萬,其中還有幾乎全部是其他地方來的。如此看來,戰亂之後關中人口“十不足一”確實不是誇張。又問:“如今弘農人口中,丁壯男子數有多少?”段煨道:“有籍之民基本上為老弱婦孺,隻有四千丁壯男子。無籍之民稍好,有兩萬三千人為丁壯。”劉協不禁失望。想了想便明其理。殘留弘農沒有逃亡的三萬口,自然都是老弱走不了的,留在弘農聽天由命。落籍的兩萬,也是把精壯抽出充為羽林軍了。因此這些人當中基本上沒有什麼丁壯。而黑山軍也是抽過精銳的,那兩萬三千倒有百分之九十是招撫的流民,畢竟能夠四處流亡還不死的流民自然都是比較年輕體壯的。突然眼紅起曹操來。曹操平定兗州青州黃巾,得三十萬丁壯,百萬人口。現在看來這就是個大寶庫,可以提供三十萬兵源。而一百萬人的基數,每年能夠長成的數目也很可觀。
劉協對段煨道:“如今需落籍者有多少?”段煨回答是兩萬八千。劉協便命段煨在弘農為這兩萬八千人落籍。在兩漢時期,收稅、征兵那些都是以戶籍所錄為準。因此在戰亂之時這些有籍之民的賦稅、兵役等非常沉重。但是在民屯當中,這些流民除了能得一部分收入外,大部分都是官府所有。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落籍為民雖然也比較艱難,但總比做流民要好很多。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有了戶籍的人就屬於民,而沒有戶籍的話就隻能算是奴婢了。劉協命給這些人落籍,自然給了這些流民希望。因此後來又有不少人回到家鄉。
劉協見弘農百姓中多為老弱婦孺,想起勾踐十年生育的故事,乃下令鼓勵生育。使壯者勿娶老妻,老者勿娶少婦;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俱有罪。準許流民與戶籍中的人婚配。兄弟有二人以上,便命其分家。三十以下守寡者,令其複配。等等一係列措施鼓勵生育。韓浩又把挑選精壯采礦、供給鄭渾煉鐵之事上奏。
命韓浩從兩萬三千人中選一萬五千充軍。餘下的全部由官府出資為其婚配。劉協不由苦笑。自己能做的也就這些事了。雖然感覺是把那些人當作種豬一樣用,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弘農事了,劉協命韓浩把這一萬五千人送往洛陽西園讓趙雲王越訓練。自己與董昭等往河東郡治安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