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總結大會(1 / 2)

建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即濮陽兵敗一個月之後,大漢帝國全軍係統召開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濮陽之戰經驗總結大會”。大漢帝國皇帝、國家最高統帥劉協及大漢軍隊係統偏將以上幹部(駐外部隊除外)出席了此次會議。尚書省戶曹有關領導同誌作為特邀嘉賓也出席了此次大會。大會由軍機處左軍師楊修主持。

大會一開始,全體起立,向在濮陽之戰中壯烈陣亡的將領高順及其他烈士,向為維護帝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所有英靈默哀三分鍾。

隨後,皇帝劉協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大業,維護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是大漢帝國每個臣民應盡的義務,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曲折的路程。反動派不甘心失敗,必然會對我們的統一大業百般阻撓,妄圖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背離人民利益的目的。濮陽之戰就是發生在帝國統一大業中的一個小挫折。我們要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不要被短時間階段性的挫折和失敗影響和動搖對統一大業的理想和信念。失敗是成功之母,是進步的裏程碑,是勇者、強者與懦夫的天然國界。對於成功者而言,並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敢於麵對現實,不怕失敗的滅頂之災,人們才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沒有永遠的失敗都者,也沒有永遠的成功者。隻有經得起成功,更經得起失敗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就是要正視這一次失敗,吸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才能在以後的事業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最終走向勝利的彼岸!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誌,認真總結,用科學觀念和唯物辯證法,正確分析濮陽之戰的經驗和教訓。隻要我們不怕失敗,勇敢的正視失敗,善於從失敗中積累經驗和教訓,我們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順利完成帝國的統一大業!”(掌聲,熱烈的掌聲)

之後,濮陽之戰隨軍參謀、軍機處前軍師賈詡第一個發言。他首先對自己在濮陽之戰時,沒能及時把握敵軍動向,未能有效掌握敵軍情報,未能準確提供建議和計策向全軍和皇帝做出道歉。向自己獻計獻策的草率表示失望。表示將在以後的參謀生涯中,堅持“實事求是”,在做每一個建議和獻計之前,都要以充分、有效、準確的情報支持和敵情判斷作為依據。他說:“血的代價讓我明白,在與敵人的鬥爭中,要堅持穩健而又大膽的原則,遵行防守謹慎、銳意進取、應時而動的方針,以達到既定的戰爭目標。我相信,經過戰火錘煉的賈詡,必將成為一名合格的軍師!”

許褚作為護衛代表,對自己未能妥善完成最高統帥的保衛工作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在戰爭前線,在營寨之內,在撤軍途中,他率領的虎衛軍三萬人,沒能發揮出平時訓練中的真實水平,未能及時打退敵人曹仁、朱靈等部,致使最高統帥陷入敵人的圍追之中。雖然最終最高統帥沒有受傷,但虎衛軍隻剩下五千人,已經給帝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他希望降職降薪來表達他的悔過之意。同時他也表示,隻要再給他機會,他一定會堅定不移的完成好保衛首長的任務,即便是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郭嘉作為隨軍參謀之一、負責戰時對外聯絡的外交官,也在會上做了深刻檢討。他對自己沒有盡早促使河北袁紹出兵攻打曹操腹背,進而形成夾攻之勢,從而對整個戰局起到不可捉摸的影響表示悔恨。他說:“‘謀事在人‘,我本來可以盡早完成聯袁抗曹的計劃,但在我軍節節勝利、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我放鬆了對戰局的警惕,沒有估計到我軍即將麵臨的困難,最終使戰爭的失敗無法避免。雖然最後袁紹出兵成功吸引了曹軍的注意力,使我軍成功免於敵軍的追殺,但對整個戰爭大局已經不能構成影響。在此,請允許我向諸位,向所有犧牲的戰友表示道歉。在今後接到類似的任務時,我一定盡職盡責,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完成!”

戰士代表、在濮陽撤退中成功阻擊追兵達兩個時辰、並冒著生命危險帶回高順將軍陣亡消息的高順將軍的忠誠部下、“陷陣營”刀兵XXX也做了發言。他首先深情回顧了自己及戰友與高順將軍相處的點點滴滴,表示自己的成長離不開上級領導及主管部門的支持,更離不開高順將軍的殷切期盼和諄諄教誨。想起高順將軍的一言一行,想到他為國為民、愛惜士兵的崇高品德,想到他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英雄形象,這位年僅28歲的年輕戰士情到深處,潸然淚下。他動情的說:“高順將軍常常對我們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平時的訓練和戰鬥中,他就要求我們樹立偉大的目標,並以自己的行動向目標發起衝擊。言猶在耳,高順將軍卻已長眠地下。一個高順倒下去了,會有千千萬萬個高順會站起來!我們將繼續高順將軍未竟的事業,踏著先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戰士的話激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共鳴。大家紛紛表達了自己對高順將軍的欽佩與敬仰之情,對高順將軍“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謂精神和為革命事業奮不顧身的情操表示感動。紛紛表示要學習高順將軍的風範和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