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同誌代表梁習和張遼雖然沒有親自來到會場,但仍然通過驛馬傳回了他們的問候和總結。陳留太守、負責糧草事務的梁習在書信中說:“此次戰役,不管是從國家還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都是一次不可忘記的挫折。糧草供應是贏得戰爭的基礎。良好充足的糧草供應不僅能保證士兵的戰鬥力和士氣,而且能為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條件。在濮陽之戰中,我們陳留軍民在最高統帥的親自關懷下,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在全隊戰友的努力下,團結一致,任勞任怨,很好的完成了保證糧草供應的任務,為部隊攻取濟陰、梁郡做出自己應盡的貢獻。當然,我們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比如在最後一次運糧時,由於敵軍的破壞和自身自衛能力的不足,需要前線部隊的接應,最終帶來兵力分散、軍心不穩的後果,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在此我們地方表個態,在以後的任務中會盡量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給兄弟部隊帶來麻煩和不便,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我們也向犧牲的戰友表示哀悼!向烈士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張遼在信中說,“後方的安定是前線勝利的前提和保障。此次失敗的導火索在於濟陰、梁郡的失陷。我們地方警衛部隊為不能完成家園保衛任務感到恥辱!對由此帶來的不利影響表示深深的自責!我們一定會勤於練兵,訓練出一批‘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威武之師、雄壯之師、勝利之師。請陛下和人民放心!”
會議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舉行。會議的過程充滿了開心、悲傷、憤怒等各種情緒。最後,大會主持楊修請最高統帥、大漢帝國皇帝劉協作總結發言。劉協說:“今天的大會,是對失敗與挫折原因的探索,是我軍對勝利和成功的不懈追求。這次總結大會,是我國開展政治、軍師係列總結大會的第一步。我國開展總結會議,完全出於吸取教訓、少走彎路的目的。謀求帝國的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符合全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我願同全國各地人民攜手一起,與所有支持和關心國家統一的朋友一起,堅持和平統一、不承諾放棄武力的正確方向,積極參與剿匪平叛工作,繼續實現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新突破,努力為促進經濟進步、為推動國家統一的崇高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會議決定授予“陷陣營”“優秀營隊”稱號,授予該營戰士XXX“模範士兵”稱號,追贈逝去的高順將軍為“忠武節義顯仁信勇神威輔國大將軍”。又追封所有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戰士為“大漢帝國烈士”稱號。
最後,全體起立,在皇帝劉協的帶領下齊唱《大漢帝國國歌》(暫缺)。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寫那章全線潰敗的時候寫得很憋屈,感覺氣氛凝重了不少。因此寫了這麼一篇搞笑版的章節,調節一下氣氛。特別聲明:隻此一章!希望大家不要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