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全線潰敗(2 / 2)

張燕道:“臣與高順、臧霸分左中右三路殺出,對麵曹洪來迎。不料曹操使曹洪搦戰,卻埋伏下夏侯淵、典韋、朱靈、呂虔、滿寵五路兵馬。臧將軍雖斬夏侯淵部將劉岱,奈何曹軍勢大,臣等不敵,敗下陣來。臣便收集殘兵來尋陛下,遇朱將軍殺退李典,因此吾三人押著糧草回陳留。”劉協見沒有臧霸消息,歎道:“臧霸休矣。”

正議論間,人報臧霸求見。劉協大喜,宣其覲見。臧霸拜見,劉協問其何來。臧霸道:“臣與高、張二將軍為伏兵所乘,大敗而回。臣退軍之時,見一土山,其山繁茂多木,因此與五千敗兵入林中埋伏。呂虔自後追來,臣伏兵盡起,殺其副將王忠。呂虔喪膽,引兵退去,臣因此得脫。”劉協道:“將軍臨危不亂,而能用謀,此大將之風也。”臧霸道:“臣等損兵折將,安敢受陛下誇獎?”劉協見他謙虛,更加歡喜。

雷薄來見,道:“如今共聚得敗兵一萬八千人。其中陷陣營三百,虎衛軍五千,臧將軍三千,朱、梁二位將軍八千,張將軍兩千。陳留守軍一萬四千。共三萬二千人。”劉協道:“朕發檄文征討曹操之時,在陳留共有十萬五千人。今大敗而回,損兵折將,七萬精兵一朝而亡,痛哉!”

正說之間,突報曹操領夏侯淵、曹仁等共八萬來取陳留。君臣等麵麵相覷。劉協便命張遼等緊閉城門,準備守城。等候數日,並無曹軍消息。卻見荀攸複命。原來荀攸出使河北,詔袁紹興兵自青州攻打兗州,許諾以袁紹所平之地封其為兗州牧。此時劉協軍威大振,追曹操於濮陽。審配等皆認為趁勢襲曹操之後乃上策,因此紛紛建議袁紹采納。因此袁紹點軍取泰山、濟北等郡。荀攸見任務完成,因此回來複命。一路之上打聽到天子兵敗、退回陳留之事,因此徑來陳留複命。荀攸道:“臣渡河南來,軍中紛紛傳言袁紹已興兵取濟北郡。想必袁紹襲其後,故此曹操退兵。”

濟陽孫觀聽說劉協退至陳留,遣使來問安。劉協道:“濟陽乃吾軍屯糧之地。今濟陰、梁郡已失,濟陽無險可守。命雷薄領軍協助孫觀,撤去濟陽所有守軍,遷其民於陳留。所立寨柵,一並拆除。”雷薄領命而去,數日後與孫觀領著五千人把濟陽所有錢糧及百姓都移到陳留。劉協對諸將道:“經此大敗,朝廷無力伐曹。今留張遼、孫觀領兵兩萬守陳留,梁習為太守,萬不可使曹操再得尺寸之地。”張遼等跪拜道:“臣敢不如命!”

劉協又道:“汝南與潁川乃關東軍糧產地,不可不防曹軍趁虛攻打。命朱皓領兵一萬駐守汝南,臧霸為副將。使太守趙戩徵兵一萬以足軍旅之用。”朱皓臧霸領命而去。使雷薄往潁川助太守趙儼、守將徐晃。雷薄亦去。

劉協對諸將道:“今吾軍大敗,短期不能再興刀兵。諸卿須好生治理地方,徵兵征糧,謹守城池不可有失。”自與許褚、張燕及賈詡、荀攸率七千殘兵回洛陽。

虎牢關張繡迎接入關。劉協見了,渾身不自在。張繡道:“勝負乃兵家常事。陛下英明神武,他日必能破曹。”

回到洛陽,群臣治鑾駕出城迎接。劉協道:“朕昔日大軍出城,今兵敗如此,不敢或忘。”乃下馬步行,與七千人同時入城。七千敗兵本來士氣低靡,見天子如此,下拜道:“所謂‘主辱臣死’,今大敗如此,而天子不加罪。吾等三軍之士,必當臥薪嚐膽,報此深仇。”劉協見群情激昂,知道日後必能報仇。稍稍放下心來。

回至宮中,皇後伏氏,貴妃董氏皆來見駕。劉協見了二人,感覺無比親切,十幾天來的委屈頓時控製不住,大哭一場。哭完問道:“如何不見蔡貴妃?”伏皇後道:“好教陛下得知,蔡貴妃已懷龍胎,不日將臨產,因此未來拜見。”

劉協大喜,到蔡琰宮中來見蔡琰,倍加撫慰。數日後產下一子,劉協道:“朕此次兵敗,失去大將高順,今產皇子,當記此事。”於是取名為順,自長道,因《詩?魯頌?泮水》有“順彼長道,屈此群醜”之句。時建安三年11月。

並“陷陣營”為虎衛軍,原有的三百兵為基礎,另選羽林軍中二千七百人滿三千之數,使許褚張燕統領;另建一營曰“神威營”,兵三千,王越史阿統領。平日朝務完後,便騎了赤兔馬到西園與諸軍講武練兵。將士等見劉協如此,知道劉協誌在報仇,各以此自勉,訓練之時,無不以一擋十,武勇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