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紀念(1 / 2)

今年是全麵抗戰70周年,七月七號應該是很值得紀念的日子。但現實正好相反,過得很平淡。官方低調,媒體的聲音也是出奇的小。說起來我並不看重七七事變,心裏更加介懷的是另外的一天——“九一八”。

想來官方是刻意低調的。民間也不過是那些不讀史的憤青在各色角落裏亂吼罷了。其實怕極了這些英雄,不論男女長幼每個人似乎都可以滔滔不絕。問題是自己不讀書偏又聽不進別人的觀點,可惜現在已經不是唯我獨尊響的暴君年代了。

懶得爭吵,還是花些力氣打點自己的博客在網絡裏胡亂寫點東西好了。

小時候的曆史教科書告知我們這樣一個觀點:“中國戰場是抗戰主戰場”,而且有數據為證。經過八年抗戰,中國牽製了日本陸軍大部分主力,殲滅日軍133萬,占日軍二戰總損失195萬的70%。

但事實呢?真是這個樣子嗎?

《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的數據顯示,日本方麵在中國戰場有483,708人陣亡,1,934,820人受傷。那麼日軍被殲滅133萬從何而來的?原來在數據統計上有人在偷換概念。在軍事術語中殲滅不單單是指死亡,但老百姓按常規概念理解就是死亡,這裏有欺詐的嫌疑。

例如我們的數據中隻有約有900萬平民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並沒有說連受傷的數目也統計進去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都沒有看到受傷數字的,那麼如果連受傷數目都統計的話,我想政府在統計的時候也不應該拿所謂的死亡加俘虜加受傷數的133萬比上日軍二戰總的死亡的總數目啊,這種小兒科的數字障眼法最多拿來哄小孩子的吧,然而卻拿來被各種曆史學者引用,莫非當代的史學者都是白癡?

既然我們所說的牽製了大部分日軍的說法不太符合事實,那麼日軍都損失在什麼地方了呢?

史料呢?

來了,在這裏。

日本陸軍在二戰的時候有四大部分——日本本土的“國內軍”(含括駐台灣朝鮮半島的日軍)、太平洋戰場的“南方軍”,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和關內的“支那派遣軍”(後麵會用“中國派遣軍”代替“支那派遣軍”)。雖然有兩隻部隊在中國,但是八年抗戰我們所對付的隻有一支“支那派遣軍”。

現在東北老輩人多會說日語。其實對於那個時期我們的教科書也承認,日本人在東三省采取懷柔政策以至整個關外社會相對安定。我介懷九一八,就是這個原因。當年的小張帥是自動退兵關內把整個東北的大好山河拱手讓給日本人。日本人雖說侵略但基本上沒遇到過正規抵抗。那個年代土匪是遍地都有的。說句實在話私底下的抗日武裝不比那些土匪造成的破壞來得更大。從某種意義上在經過日本人對東北抗日聯軍和東北義勇軍的鎮壓後,在東三省已經鮮見反日活動了。也就是說在抗戰八年,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軍事武裝與日本關東軍作戰,東北當時是屬於被放棄的地域。國共軍有的也是和東三省外的“中國派遣軍”作戰。當時預留的關東軍的初衷不是為了剿滅抵抗武裝,而單單是為了警戒蘇俄。或者日本人從未曾把中國的國共兩黨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