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還有一個小插曲:兩黨在關東軍被蘇俄軍隊消滅後跑到東北沿著鐵路線搶地盤,還把蘇俄軍隊消滅的關東軍數字算到我們牽製的數字上,真是可笑。
在蘇日的諾門坎事件中日軍慘敗於蘇俄紅軍,於是重點加強關東軍,使關東軍膨脹到16個師團,85萬人。還有人說什麼中國拖住了日本打蘇俄,其實也是胡說。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真的拖住的話,那幹嘛日本還在大量增兵到東北對付蘇俄,不多派兵到關內呢?
太平洋戰爭爆發,關東軍大概有80萬人,居第一;“南方軍”有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國內軍”有40萬人;“中國派遣軍”有60萬人,但精銳大多已經抽調給南方軍,質量大為下降。
之後,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成為最精銳軍事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也空前膨脹;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實際上成為戰略預備隊,質量空前虛弱。戰爭末期關東軍新成立的24個師團,戰鬥力僅相當於原有的8個師團;“中國派遣軍”27個師團,大多是四流部隊升級編成,戰鬥力極弱(隻剩下第3、13師團戰鬥力較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120個師團,不但占日本陸軍師團總數171個的70%,而且雲集了絕大部分精銳師團。
日本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占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占76%。
通過以上數字沒有看出哪裏牽製了日軍的主力,倒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把日本陸軍的幾大主力師團全部殲滅,其中在菲律賓,以第14方麵軍為骨幹的63萬日軍,指揮官是著名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結果52萬人戰死。而我們在國內對付“中國派遣軍”,連一次全部殲滅日軍步兵聯隊的戰役都沒有。
準確的說,太平洋戰爭以前我們是為主戰場。(其餘地區的戰力更加是不堪一擊)。美國出手以後主戰場就移出整個大陸了。
所以紀念歸紀念,實事求是用數據說話,不必硬要往臉上貼金。76年前我們被侵略是因為軍閥的不作為,政治的腐敗和國力的虛弱。
以史為鑒,激勵同胞更好的為國為家為人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