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你的文武百官,會幫你破解其難題!(2 / 2)

朱棣一陣心驚膽怕,又不忍說重話嚇壞孫兒,目光溫柔地落在皇孫的身上。

就在此時,看到魯訊病危的一幕,朱棣麵向孫兒,輕拍著肩膀,叮囑道:

“日後見到這樣有影響的文人學士,你一定要禮遇有加,這種人的思想和學識,都是最好的財富,多聽他們的觀點與主張,汲取其智慧!你今日的勇氣和決心,令朕感到很欣慰!”

朱瞻基聞言,輕微地點點頭。

但是,朱棣話鋒一轉,說道:

“從現在起,你要學習打理朝政和軍事。有助於朝廷利益的事宜,就大加鼓舞;有悖於朝廷章程的事宜,就悄無聲息地削弱!”

朱瞻基聽著爺爺的教誨,深感責任重大,可他似懂非懂,便茫然地點頭默許。

隨即,朱瞻基忽然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

“他們所說的時間,為何這般奇特,竟然不論時辰,而是幾點幾分,五點二十五分,聽起來甚是有趣!”

朱棣一時間愣住了,擰眉看向孫子,滿是疑惑地問道:

“什麼幾點幾分,朕與你剛說的話,你可有聽進去?全然聽懂了嗎?”

朱瞻基麵帶難色,輕咳一聲,掩飾著尷尬。

然而,朱棣突然意識到,是自己太操之過急了,恨不得一股腦兒地灌輸給他。

畢竟孫兒隻有十六歲,懷揣著一顆好奇心,也是件好事情,還是順其自然吧,他親切地拍了拍孫子的頭,說道:

“或許是後世之人的新發現,或許是你當皇帝後,你的文武百官會幫你破解其難題呢。”

朱瞻基眨巴著眼睛,心裏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沒過多久,朱棣敏銳地捕捉到關鍵信息,瞪圓雙目,感慨道:

“魯訊臨終的時候,還在寫針對抗島國戰線的文章,難道朕與島國簽訂的‘永樂條約’,沒有影響到後世之人?沒有保持和平貿易?他們不再向華夏稱臣納貢了?”

見皇孫沒理解,他解釋道:

“鄭和率領水師訪問過島國,島國畏懼大明王朝的實力,與朝廷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兩國一衣帶水,往來貿易以日船入港,向大明進貢物品!連續數年追捕海寇,向大明獻俘。”

“如此一來,打破了太祖皇帝的海禁嚴令!朕不想你耗費國力,來勞師動眾,為島國之地傷神。等朕把江山交付到你手中的時候,島國將是不征之國!”

朱瞻基眉眼含笑,深感到祖父對他的偏愛,問道:

“剛看有人流亡到島國,還用島國的語言,為魯訊寫下悼文,想來是島國與華夏,還有很深的淵源,皇祖父如何看待島國的文化?”

朱棣滿意地讚許道:

“很好,你提出的問題,有深刻的思考。島國地瘠民貧,交通不便,百姓桀驁不馴,征伐也沒有實際意義,弄不好還得扶貧,隻需要維持和睦相處即可!通過貿易來賺他們的銀子,就翻不出什麼天來!”

“朕為了改善外交的困境,派人從陸路和海路,進行外交破冰,明朝一打島國,就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使得外交困境,進而加劇惡劣。隻要維持合作關係,不破壞這種平衡關係!”

朱瞻基認真地應允道:

“孫兒謹記皇祖父的教誨!”

朱瞻基雖然年少,卻注定在曆史中,留下自己獨特的印記。

也是在這一天,他開始與祖父展開一段有意義地互動,留下了一段關於珍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