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你的文武百官,會幫你破解其難題!(1 / 2)

與此同時。

大唐王朝。

開成二年,陽光明媚。

唐文宗李昂,正在麵見島國僧人圓仁。

文宗身穿龍袍,端坐在大殿中央,詢問道:

“你作為遣唐使者,此番入唐有何感受?”

圓仁躬身行禮後,恭敬地回答:

“長安之城更為繁華,產業門類繁多,百姓安居樂業,令人心生羨慕啊!”

文宗聽聞,得意地讚歎道:

““據說你們的京城奈良,也有一個長期開放的集市市場,同樣分為東市和西市?”

圓仁解釋道:

“的確如此,東市設有五十一厘,西市設有三十三厘。出售絲織品和棉織品;還有日用品和文化用具;其他雜貨,如鐵器、陶器等等,皆來自大唐!”

恰逢此時,看到魯訊患病的一幕,圓仁目不轉睛地觀看。

文宗轉喜為憂,問道:

“你們島國四麵臨海,資源匱乏,若不是向唐朝學習文化技術,是不可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倘若有朝一日,你們強盛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威脅到華夏的子民!你是如何看待的?”

此問題太過尖銳,圓仁沉思片刻後,堅定地回答道:

“島國的整體水平相對較弱,既不能逆轉地理的劣勢,又不能擺脫耕地匱乏的困境,大唐地大物博,為何會懼怕島國的發展速度?”

文宗一聽,深覺很有道理,便麵露喜色地說:

“島國的貿易發展,離不開遣唐使者的功勞,你們如何將大唐的文化,傳遞回島國,是關鍵所在,經濟的發展也以你們為核心,佛教興盛後,朕希望你們能與大唐永修友好關係!”

圓仁深以為然,點頭應答:

“那是自然!魯訊的好友,不也正在島國生活,說明後世之人,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陛下盡管放心!”

在這和諧的氣氛下,兩國的關係一派祥和。

大唐王朝的全麵盛世,深深地影響著島國的發展,就連島國的文字,也是參考華夏的文字,而進行創造。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永樂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再次踏上北征的戰場,特意帶上皇孫朱瞻基。

此次征伐,不僅是為了讓皇孫見識戰場,更是為了培養他未來的皇儲身份。

這天下午,朱棣剛從戰場回到軍營,卻沒有看到皇孫的身影,急得火冒三丈。

實際上,在大臣李謙鼓勇下,朱瞻基一聲不吭地上陣殺敵。

朱棣得知後,頓時驚出一身冷汗,暴跳如雷地怒吼:

“火速查找皇孫的下落,務必保證他的安全!”

當得知朱瞻基正在追擊九龍口時,朱棣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展開緊急增援。

生死攸關的時刻,朱棣心急如焚,隻盼快些見到皇孫兒,唯恐他有任何閃失。

幸好朱棣及時趕到戰場,騎兵如一股疾風,衝散瓦剌軍的包圍圈,讓朱瞻基脫離了險境。

朱棣見狀,責備著朱瞻基:

“打了敗仗是小事,還可以重新來過,如果你發生意外,可就追悔莫及啊!”

皇孫兒跪在地上,一臉委屈巴巴的模樣,朱棣又有些心軟,便緩和態度:

“罷了,主要是怪朕沒有同你講清楚,以後在軍帳中,由學士胡廣等人,給你講經論史。你平日聽聽戰略部署即可,真要騎馬上陣的事情,皆與你無關!起來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