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4章的標題:《戀愛的悲劇》(1 / 2)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阿Q 正傳》發布第四章以後,讀者的興趣點被徹底激發出來,魯訊預想到的議論聲,也如期而至,甚至遠超於他的想象。

魯訊在列提綱的時候,就簡單寫下這一章的梗概,這一章最為特殊,不僅故事有了轉折,還有全篇文章的高潮部分。

魯訊手中拿著泛黃的稿紙,墨跡清晰可見:

自從阿Q 欺負了小尼姑,掐過她的臉蛋後,阿Q 的手指,總是有股滑膩的感覺,讓他總是念在心裏,始終放不下。

而且,小尼姑怒罵:“斷子絕孫的阿Q !”這句罵聲總是在阿Q 的耳邊揮之不去。

他覺得自己開始想女人,便引誘趙老太爺家的女傭吳媽,結果引發一場混亂,變得人盡皆知。

為此,阿Q 為了向趙老太爺賠罪,將自己的全部財產都押出去,才終於得到原諒。

魯訊將這一段內容,看了又看,一邊吸煙,一邊細細地琢磨。

過了好半晌,他才在新的稿紙上,寫下第四章的標題:《戀愛的悲劇》。

這一章,寫得很是痛快,魯訊早早就將稿件備好,置於書桌的最上層。

一天日落時分,孫福元依照慣例,提著兩壺黃酒來找魯訊。

他一進門,就直奔書桌找稿件,興奮地說道:

“單單這標題,就能吊足讀者的胃口。”

粗略地閱覽下來,孫福元更為感慨:

“你這是要公然替女性發聲啊,而且我估計你還是第一人呢,女性的地位低,早已讓人麻木和司空見慣。”

魯訊將案頭的筆記本展開,找到其中一頁,讀給孫福元聽:

“根據統計,唐代以前的‘貞潔烈婦’,有 187 人;宋代和金代,增加到 302 人;元代上升為 742 人;到了明代,更是上升為 35829 人;清代初期則是 12323 人。”

讀到此處,魯訊憤憤然地說道:

“牌坊和烈女傳,不是見證節烈婦女的事跡,而是這些女人的枷鎖,大清朝滅亡後,本來這一惡習就該被廢除,奈何,袁大投又頒布條例,繼續表彰節烈,豈不是悲哀!”

(題外話:在封建社會,當妻子死了丈夫,既不能再嫁,又要為夫守節。而如果丈夫死時,妻子跟著一起死,或者貞操要被奪走時,妻子以死相守,便稱之為“烈”。)

孫福元一邊倒酒,一邊問道:

“你怎麼看正史裏出現的那些女人?”

魯訊沉思片刻後,說出觀點: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能安漢;木蘭從軍可保隋;我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這些說辭,在男權社會裏,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

孫福元立即停下手裏的動作,追問道:

“先生為什麼這樣說?”

魯訊端起酒杯,輕啜一口,解釋道:

“因為在封建社會裏,興亡的責任,都由男人來負責,向來著寫史料的人,也是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全部推在女性的身上。”

“第四章之所以這麼寫,目的就是批判這一點,把什麼都要怪罪到女性的頭上。雖然阿 Q 罵女人可惡。但是他的精神勝利法,與他的欲望起了矛盾,而發生衝突。”

兩人推杯換盞後,魯訊繼續說道:

“阿 Q 見到女人後,有兩種思想在作祟,讓他恥於承認自己的本能欲望。一種是出自《禮記》的‘男女之大防’,可是,阿 Q 還想找女人。”

“另一種思想,根植在他的觀念裏,就是《孟子》裏的那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認為自己理應堅守道德,而這種道德是否真的應該維護?他根本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