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漢末三國時期。
黃初三年的重陽節,歌舞聲聲,杯觥交錯。
魏文帝曹丕坐在主位上,本想通過這場宴會,來討皇後郭女王的歡心。
然而,郭皇後卻皺起眉頭,望著宴會的場景,忍不住開口:
“陛下知道吾不喜奢華,不應如此浪費!”
曹丕放下酒爵,笑著回應:
“今日有所不同,皇後的冊封大典,剛剛舉辦結束,怎能不擺宴慶賀呢?更何況,皇後值得這世間所有的奢華。”
就在兩人舉杯共飲之際,看到魯訊發布《阿Q正傳》的第三節,帝後均放下酒爵,曹丕單手捂著嘴,朝皇後神秘地低聲說道:
“看到阿Q與王胡比賽抓虱子,還放到嘴裏咬出響聲,讓朕想到了一個人!”
郭皇後挑眉問道:“何人?”
曹丕突然站起身,彎腰湊到皇後的耳邊,笑道:“朕的三弟——曹植!”
郭皇後更加不解,追問:“為何?”
曹丕放下手,冷哼道:“因他喜歡吃虱子啊!”
聞言,郭皇後緊張地環顧四周,提醒曹丕:“莫要讓旁人聽去!”
曹丕不以為意,大聲說道:
“怕什麼,又不是朕憑空捏造,他自己在《貪惡鳥論》裏,就說過:‘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為害身也’,他認為抓到虱子後,不吃掉的話就是在遭罪。”
郭皇後的眼睛瞪得更大,下巴微張,呆愣一會兒,難以置信地發問:
“當真如此?怎麼可能呢?”
曹丕仰頭暢飲,點頭說道:
“自然當真,當今的名士熱衷於捉虱子,再將虱子吃掉,咬得啪啪作響。更有甚者,喜歡當著客人的麵,脫掉衣服找虱子。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隻是你沒看到而已!”
郭皇後聽聞後,迅速用帕巾掩唇,強壓住心裏的惡心感。
曹丕看到這幅模樣,哈哈大笑起來,調侃道:
“朕之所以說出來,是想博你一笑,絕不是有意讓你不舒服。在這個喜慶的日子,就應該充滿音樂和笑聲,皇後的勸誡,可是讓朕心生不爽啊!”
說完,他還假裝生氣的模樣,惹得皇後嗔怪他一眼。
宮殿內的氣氛更加熱烈,舞女們婀娜多姿,曲聲激昂。
曹丕和郭皇後,相視而笑,繼續慶賀這個重要的日子。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宣德九年,大雪紛飛中,皇宮內一片銀裝素裹。
明宣宗朱瞻基正在暖殿,考皇太子的功課。
年僅八歲的朱祁鎮,在父皇麵前,不緊不慢地背誦著《大學》。
他的聲音清脆響亮,字正腔圓,讓宣宗頗為滿意。
當朱祁鎮背誦結束時,宣宗溫和地囑咐道:
“不錯,大有長進!你需進學修德,唯有用賢使德、無事怠荒,方能在將來保守帝業。”
說到此處,父子二人就看到《阿Q正傳》第三章節的內容,太子捂著嘴偷笑:
“父皇,他提到的精神勝利法,好像武則天那般自我安慰。”
宣宗沒有料到,兒子會這般聯想,便詢問道:“這是為何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