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這一次的勝利,為劇情發展埋下伏筆(2 / 2)

好巧不巧,小尼姑走了過來。

阿Q把前麵受到的窩囊,對小尼姑都發泄出來,不僅對她罵髒話、吐唾沫,還掐了她的臉蛋。

最終,阿Q感覺到之前的憋悶都散了,同時又充滿了自豪感。

在這一節中,看到阿 Q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失敗感。

他采用精神勝法,將自己納入一個等級秩序中,向上充當別人的老子,能獲得優越感,向下第一個充當畜生,也能自我安慰、自鳴得意。

然而,王胡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秩序,讓阿Q感到非常意外。他馬上就會想到,是不是因為停止科舉了,趙家失去了威風,從而影響到了他阿Q的地位。

阿Q的這些想法,實際上是試圖修補這個等級秩序。

全章節的最後一句話是:“阿Q無可適從的站著”。

這句話是整章中最微妙的部分,意味著在這一刻,阿Q失去了自我編織故事的能力,而這個片刻,就像之前,錢被偷的片刻,是對失敗的瞬間確認。

它讓讀者意識到,阿Q不僅僅是一個國民性格中的鬼魂類型,而是一個真實存在且正在發展的獨立人格。他身上有一些自己無法控製的東西,正在萌動著。

而這種萌動,也是一個承認失敗的契機。然而,這個契機很快又消失了。

阿Q瞧不起的這兩個人,王胡和假洋鬼子,都有什麼特征呢?

“王胡”,長了像毛蟲一樣的絡腮胡子,看起來不像華夏人,被認為是異類。胡人在古代,也泛指外邦的民族。

“假洋鬼子”,是錢太爺的大兒子,也就是富二代,而且曾經留過學。阿Q最深惡痛絕的,是他的假辮子,他是裏通外國之人。因此,阿Q對他充滿了敵意。

那麼,阿 Q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嗎?顯然不是。

一是因為,阿 Q幾乎是下意識地排斥這些“異類”,而不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是沒有自主意識的。

二是因為,阿 Q膽小怯懦,當假洋鬼子舉起“哭喪棒”打他時,他毫無反抗的舉動,隻是“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

他要是真的愛國,看到叛國的人,肯定會衝過去痛打對方,哪能是等著挨打。

然而,阿Q挨打了以後,又立即罵一個更弱小、更無辜,更無力反抗的小尼姑。

換句話說,阿Q罵“裏通外國”的人,絲毫不能說明他是一個愛國者。

更可悲的是,他被假洋鬼子打了以後,雖然是他生平第二次受屈辱,但通過“忘卻”這個技能,他都沒有經曆失敗的感覺,直接就覺得自己贏了。

在第三章的結尾,發生了一次反轉。阿Q終於“贏”了,成為了“勝利者”。

一次下課後,魯訊對學生說:

“當然要提倡愛國,但這種阿 Q式的愛國,不是發自內心地愛國,他並不在乎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也不想為自己的民族爭取平等的待遇,也不是為了團結自己的民族,去抵禦外敵。”

“他的愛國隻是為了排斥異己,欺辱別人,好把自己納入更高的等級秩序裏。”

尼姑、王胡和假洋鬼子一樣,都屬於異類。

那為什麼,阿Q能夠贏了尼姑呢?因為尼姑不僅是一個異類,還是一個女性。

在封建社會中,女尼姑的地位比阿Q還要低。

然而,這一次勝利,也為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