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秦王朝。
始皇嬴政十八年,盛夏時節。
大殿之中,秦始皇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眾人。
大臣們紛紛進諫,氛圍緊張而肅穆。
然而,在這緊要之際,看到魯訊寫小說的一幕,眾人頓時停止討論。
站在一旁的趙高,很會察言觀色,低聲提醒:
“陛下,先喝一碗桐柏茶吧,潤喉消暑!”
秦始皇接過茶碗,陡然放聲大笑,笑聲響徹大殿,眾臣皆不知所措,冷汗涔涔。
秦始皇朗聲道:
“朕招納賢士,希望大秦走向強盛和複興,然而,沒想到,後世之人,還能相信茹毛飲血,可治愈頑疾?”
“不過,這也正突顯魯訊能言善斷的一麵!他倒是個有趣之人,竟然將朕看好的名字,用到他的文章中!”
言罷,將茶水一飲而盡,繼續說道:
“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華夏’二字氣勢磅礴,竟然讓他用於小人物的身上,虧他想得出來,諸位認為此人如何?”
大臣們彼此對望,這樣尖銳的問題,不知該如何回應。
但是,李斯卻鎮定自若,躬身回答:
“臣倒認為,此人頗具膽識,他不是不知道,革新者就是被處死的下場,筆下的夏瑜寫得悲哀淒慘,可魯訊偏偏要呈口舌之快,不宣之於口,決不罷休的氣勢!”
秦始皇聽後,點了點頭,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李斯繼續稱讚魯訊的文筆:
“結尾處的烏鴉,用得十分巧妙,貌似不祥之物,卻刻畫得孤傲遒勁,臣是想不到這樣的妙法,用怪叫來宣泄心中的不滿!”
秦始皇冷笑一聲,歎息道:
“他是善於用彎彎繞繞的心思,來寫明譏暗諷的文章!乍一看,人人都能看懂他的文章,可是,能真正讀懂深層含義的人,不多啊!”
“丞相,給朕物色這樣的人才,魯訊若生在大秦,定不讓他興風作浪,懂得馭人之道,方為己用!若與朕唱反調,就讓他學會閉口!”秦始皇決然地說道。
李斯聞言,躬身一禮:“陛下之命,臣必遵從。”
大殿上的緊張氛圍,逐漸消散開來。
……
與此同時。
大清王朝。
乾隆五十八年,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灑在承德避暑山莊。
這一天,此地異常熱鬧,處處彌漫著歡樂的氣氛。
在萬樹園中,乾隆皇帝身著龍袍,舉行盛大的生辰慶典。
正當慶典氣氛高漲時,使臣馬戛爾尼,身穿西式紳士的服飾,情不自然的跪下雙膝,行三跪九叩大禮。
他代表女皇前來祝壽,還恭敬地獻上價值1.3萬英鎊的珍貴禮品。
乾隆看一眼禮物後,指向身旁的錦盒,說道:
“請將這枚玉如意回贈給女皇,代朕祝她順心如意。”
馬戛爾尼聞言,臉上露出喜悅之色,再次跪下,恭賀道:
“祝皇帝陛下萬壽無疆!陛下雖然年過八旬卻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令人欽佩和敬仰啊!”
他的話語,讓在場的人,都陷入一片讚歎之聲。
慶典繼續進行,歌舞升平的時候,看到魯訊寫《藥》的一幕。
乾隆立刻目光銳利,不怒自威地吩咐內侍官:
“就說朕感覺疲乏,宴會即將結束,讓各位使臣先行休息!”他不想讓使臣看到後世的情景。
待使臣離席後,乾隆看向王公大臣們,嚴肅地問道:
“剛剛提到的鮮血饅頭,是治療何病?確有醫書記載?還是庸醫開的偏方?豈非兒戲?”
隨行的太醫立馬解釋:
“臣在唐朝所編的《本草拾遺》中,看到過相關記載,說是治療肺癆疾病的,可是,文中沒有提到饅頭,隻說是人血可以醫治。但沒有治愈的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