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1 / 2)

與此同時。

大漢王朝。

元光三年,隆冬時節,建章宮內卻溫暖如春。

漢武大帝劉徹,正在與大臣們議事。

忽聞殿外有異響,侍中衛青劍眉微蹙,抱拳說道:“陛下,臣出去打探一下!”

衛青快步走出殿門,隻見一群宮女和內侍官聚集在一起,目光望著屋簷上方的一隻長尾紅鳥。

它展開翅膀時,尾羽仿佛在翩翩起舞,羽毛如同彩虹一般絢麗多彩,舞姿翩若驚鴻,宮女們忍不住發出驚歎聲。

衛青看得出神,被這美景深深吸引,心頭油然生出奇妙的感覺,立即回殿內稟報。

劉徹聞言,不禁皺起眉頭:“這寒冷的季節,為何會驚現奇鳥?”

一大臣催促道:“陛下,何不親自觀瞻?”

隨即,劉徹佇立於皚皚白雪之中,仰頭觀望,麵帶喜色地驚呼:

“先有瑞雪降臨,後有彩鳳棲息,此乃祥瑞之兆啊!”

當眾人連聲附和時,突然出現魯訊寫《狂人日記》正文的一幕。

漢武帝擰眉,不滿地說:“這篇瘋言癲語的文章,擾了朕的心情!真是掃興!”

站在一旁的衛青,出聲安慰道:

“大漢的天下,隻有一派祥和的景象,魯訊的年代,隻有吃人的情景,有了這樣的對比,才能突顯出陛下的聖明!”

一句話,成功把漢武帝逗笑,指著衛青說道:

“真有你的,朕竟不知你長了一張巧嘴兒!”

“不過,魯訊的那句:‘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瞬間讓朕心生恐懼,仿佛真的看到一隻狗,正緊盯著朕,這作者很會拿捏人的情緒,細品之下,愈加惶恐!”

然而,一位大臣卻提出:

“先秦時期,在圍城戰中,由於缺乏糧食,就經常吃人,長平之戰就是如此,‘易子而食’嘛,糧食短缺時,人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真令人歎息啊!”

衛青驚訝地瞪大眼睛,說:“易子而食?交換孩子吃?”

大臣點點頭,捋著胡須感歎道:

“《左傳》、《魏書》皆有記載,戰亂和天災,都能導致這種人間慘劇,而且當時是普遍存在的。”

劉徹長歎一口氣,感慨道:

“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啊!了解曆史的災難,正是為了讓人們遠離災難。橫屍遍野的景象,絕不能在大漢重蹈覆轍!”

……

與此同時。

大宋王朝。

慶曆三年九月,金風送爽。

文德殿內,宋仁宗趙禎坐在寶座上,正聽取大臣們的諫言。

參知政事範仲淹,提出了十項新主張,歐陽修與蔡襄等人紛紛讚同。

仁宗放下手中的奏疏,擔憂道:

“新政會影響貴族官僚的利益,恐遭他們的阻撓啊!”

範仲淹躬身說道:“陛下,比起個別人的得失,國家的長遠利益更為重要。這十項新政,雖然會引起一時的波折,但隻有通過革新,才能讓大宋更加強大,百姓過上安康的生活。”

就在這緊張的氣氛下,看到了魯訊的《狂人日記》。

仁宗直接問向大臣:

“你們皆為臣的諫官,如何看待這篇文章?朕希望你們坦言相告!”

範仲淹搶先回答:

“臣雖然不喜歡這種文體,但是欣賞魯訊的觀點和立場,讓臣想起《楚辭》中的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能有這樣參悟的人,著實不多。瘋癲成魔,亦可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