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他發出最淒厲、最無助的呐喊!(2 / 2)

封建禮教如同一頭吞噬人性的巨獸,它無情地將人們的思想,束縛在牢籠中。

然而,在這些暗淡的思緒,心底始終閃爍著希望之光。

魯訊在序言處,使用文言文表述,而正文卻使用白話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篇文章隻有四千多個字符,卻展現出兩個不同的世界。

一種是,優雅整飭的常人世界;而另一種,則是混亂錯雜的狂人世界。

在那個年代,沒有人使用白話文寫作,都是用文言文寫作或閱讀。

魯訊使用兩種手法來寫作,是為了讓讀者在閱讀序言後,懷著好奇的心態,想要了解狂人的內心。

而在讀完全文後,他的文章結構,卻向讀者提出了一個致命的問題:

你們是否仍然滿懷優越感,站在有4000年癡人履曆的文言文世界中,以正常人的身份,去觀摩狂人?

還是潛移默化的被狂人打動,自覺的站在狂人這一邊,也就是白話文這一邊?

狂人的那些淒厲呐喊,是否會讓你們覺得刺耳?這一個問題,在每個讀者的心中回響。

魯訊的文字雖然狂熱,但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思考,是對社會弊病的敏銳洞察。

比如,文中的這幾句話,讓人很難平靜下來:

.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從來如此,便對嗎?”

“救救孩子……”

.

從此以後,魯訊粗暴地撕開文學史的裂口,新的思想風潮,便悄然而至。

然而,在這個混沌的時代,人們被分為兩派。

一些人繼續堅守著文言文的世界,滿懷優越感,認為白話文隻是低俗的表達方式。他們拒絕被狂人的狂言瘋語所感染,堅定地站在傳統的一邊。

但是,還有一些人,潛移默化地被狂人的思想所打動,自覺地站在白話文的一邊。他們不再局限於古老的語言,而是開始思考,用更直白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想法。

狂人的文字和言辭,雖然刺耳,但卻能引發出深刻的內省,反思自己的社會角色,思考在社會中的責任。

他們開始明白,批判社會不僅僅是為了煽動情緒,而是為了改變現實。

正是因為,文化是思想的體現,思想上也分為三類人。

有些人批判社會,是因為他不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這些人批判下去,就容易變成一個反社會的人。

還有些人,公然批判社會,是因為他可以從批判社會中獲益,他們說誇大的、有毒的話,來博人眼球。

更有些人,敏銳的發現社會的弊病,勇敢的站出來批判社會,內心充滿著優越感,覺得自己是大英雄,而別人都是做錯之人。

但是,魯訊卻是第四類人,他是真正的革新者,也是真正的批判者。

一個真正的革新者,不僅要革新,更要革自己的命;

一個真正的批判者,不僅要強勢地批判社會,更是先從自我批判開始,而且是更加嚴厲地批判自己。

《狂人日記》是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寫,狂人“我”是被作者信任的,是作者精神的投射,更是魯訊自己的化身。

然而,從清醒者、說教者,變為懺悔者,這就足夠了嗎?

難道一個人懺悔以後,道歉以後,他在道德上,就立於不敗之地嗎?

魯訊斬釘截鐵地給出答案,那就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