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他被同事們稱為“拚命三郎”(2 / 2)

想到此處,之前的擔憂頓時一掃而空。

朱元璋點頭讚許:“很好,朕等你的證明!”

藍玉挺直了背,聲音洪亮地回應:“臣遵旨!此仗必勝!”

其餘士兵也高聲齊呼:“此仗必勝!必勝!”

此時的軍隊,士氣高漲,仿佛聽到了勝利的呼喚。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當初,魯訊懷揣著夢想,想要尋找國家的出路,毅然地離家遠行。

但遺憾的是,他的雜誌計劃失敗了,翻譯的書籍也沒有銷路。由於經濟窘迫,他隻好放棄繼續讀書,返回國內謀生計。

如今,他背負著生活的重擔和責任,不得不返回家鄉。

在家鄉待得時間越久,他越感到窒息和厭惡。

首先,他的妻子朱安,讓他嚐到了婚姻的苦澀。當時在國外,他覺得天地廣闊,娶誰都無所謂。

但是,回到老家這個小圈子,每天隻有朱安和他朝夕相對,這種沉重的感覺,讓他感到透不過氣來。

很多人在社會上遭遇不如意,就會在生活中尋求安慰,但對魯訊來說,家庭並不能給他任何慰藉。

除了妻子,還有親戚鄰居,都是一些愛閑言碎語的鄉裏人。

生活的各種困境,讓魯訊的鬱悶到了極點。

於是,他將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工作中。他想將所學的科學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便非常努力地教書。

由於學校的很多老師,都是歸國的留學生,這些人都有新思想。

為此,清朝政府感到非常不安,便派人整頓學校中湧動的思潮。

很快,朝廷的官員,就與老師們展開了激烈地衝突。

魯訊在鬥爭中,表現得非常積極,被同事們稱為“拚命三郎”。

然而,即使是新式學堂,也籠罩在陰霾之中,空氣渾濁不堪。

當時,在拱宸橋設有島國的租界,裏麵有花天酒地的地方,一些教師在閑暇之餘,就去裏麵尋歡作樂。

魯訊對此心生反感,義憤填膺地質問道:

“拱宸橋乃是我們的土地,卻被外國人據為己有,你們竟然毫無羞恥之心,反而樂在其中,為什麼還要去那裏紙醉金迷?”

他的聲音擲地有聲,喚醒一些人的思考。

老師的思想,魯訊不想再花精力去操心,便心係學子,對新青年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然而,在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中,學生們的本性,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有一次,在化學課上,他為學生們進行氫氣燃燒的實驗。

他摸了摸口袋,發現自己忘記帶火柴了,就告誡學生們:

“不要觸碰這個氫氣瓶,倘若有一絲空氣滲入,再點火的話,就會引發爆炸!”

他火急火燎地回去取火柴,等再回到講台時,剛一點火,氫氣瓶竟然直接炸開。

他的耳朵嗡嗡作響,卻在第一時間查看學生是否受傷。

直到這時,他才發現學生已經都坐到教室的後排。

魯訊看到這一幕,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學生們早就知道氫氣瓶會爆炸。

很明顯,他們是趁魯訊離開的間隙,故意扭鬆氫氣瓶,來捉弄老師。

魯訊低下頭,看看袖口和點名簿上,已經濺滿了鮮血,血還順著他的手,滴答滴答地流淌,眼前的景象,讓他看到了學生的冷漠與麻木。

這一次的意外,引發的不僅僅是氫氣瓶的爆炸,還引發了魯訊內心深處的懷疑和不信任。

隨後,官府對這所學校仍然不放心,又派人來故意刁難,魯訊已經失去了激情和鬥誌。

恰好此時,許守尚準備再次出國,魯訊就決定跟著他一起辭職。

此時,正值宣統二年的七月份,魯訊已經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