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討論魯訊的言辭,讓大殿中的氣氛,立刻變得輕鬆起來。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宣統元年,溥儀登基的這一年。
魯訊與二弟,沐著陽光坐在書桌前,攤開《域外小說集》的扉頁。
這本書是他們共同完成的,前後一共兩冊,收錄了五個國家的十六篇文章,皆用文言文的形式呈現。
二弟興奮地說道:
“哥,這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翻譯書籍暢銷以後,人們會津津樂道,還能改善家裏的經濟狀況!”
魯訊微笑著點點頭,目光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書中的每一頁,都蘊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現實的殘酷,卻無情地打擊他們。
他們怎麼也沒有料到,這套書籍的銷路很不好,甚至到了鮮有人問津的地步。
第一冊,僅僅賣了21本;第二冊,卻隻賣出20本。
魯訊和弟弟,不禁感到失望,希望就像泡沫一樣破滅。
而且,越渴越吃鹽。
寄賣的書店,還莫名其妙地著起大火,不僅印刷出來的書籍,被化為灰燼,還將原版手稿,也化為烏有。
得知消息的時候,兄弟倆徹底崩潰,當初的希望有多大,此刻的失望就有多大。
然而,命運的轉機也悄然而至。
就在魯訊心灰意冷之際,友人許守尚,幫他找到了回國發展的機會。
這年八月,豔陽高照的時候,魯訊收拾行裝,向留學生逐一告別。
直到這時,他才發現七年的留學生活,讓他結識了很多的朋友,也經曆了很多的事情,卻很少有時間,來欣賞這座城市的風光。
他鮮有精力遊山玩水,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讓他生成異樣的感覺。
回國後,他迫不及待地看望母親,然後,就一頭紮進工作之中。
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擔任生理學和化學的教員。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有些生疏的知識,需要他盡快補齊,但他樂此不疲。
白天,他忙於書寫教案,熱情洋溢地給學生上課。晚上,他仍然投身於翻譯工作,還要大量閱讀書籍。
即便這樣忙碌,他又接受了植物學翻譯的工作,這讓島國教員鈴木珪壽,對他欣賞有加。
隨著時間的推移,魯訊的生活逐漸發生改變。
他的努力,讓家裏的經濟困境得以緩解,母親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
同時,他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開始構思新的小說,準備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思想。
歲月流轉中,魯訊的堅韌和毅力,讓自己瘋狂地轉動著,猶如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
他期許自己能夠找到新的出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