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三國時期。
章武三年二月,永安城內。
漢昭帝劉備躺在病榻上,麵容蒼白,額頭微微出汗。
他慶幸自己等來了諸葛亮,晨光灑進房間裏,顯得溫暖而寧靜。
諸葛亮坐在床榻的旁側,手持一卷竹簡,正在給劉備講述典籍故事。
他們閑聊之際,看到魯訊書寫感慨的一幕,頓時引起了兩人的興趣。
諸葛亮立即放下竹簡,對主公說道:
“陛下,臣雖不理解他的主張,但是他的孤獨感,卻能感同身受一般。早年在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和翻閱古籍,吾說出的言論無人認同,更無人賞識,甚至連反對的聲音,都不曾聽聞。”
劉備略微坐起身,側靠在床榻上,示意諸葛亮繼續說下去。
“與這個魯訊別無二致,起初還有人一味地排斥,但是說不出理由和觀點,完全沒有討論的氛圍。”
“漸漸地,也就失去了傾吐的欲望,一有時間就看史籍,可是,越看越有新的思想產生,周而複始,反複循環,其中的孤獨感,不勝其擾!”
諸葛亮歎息一聲,繼續說道:
“真就像在空曠之地,高喊出去的聲音,沒有半點回應,幸虧主公讓臣看到了希望,心裏的星星之火,被瞬間點燃起來。否則,臣認為此生隻能孤芳自賞罷了。”
劉備的眼神有些迷茫,麵含笑意,虛弱地感歎:
“我雖不知你的這份感受,究竟是何種滋味,但是聽聞你提及往事,讓我百感交集。你和魯訊的孤獨與寂寞,或許就是智者高處不勝寒的感受吧!”
就在這時,一陣清風拂過,讓劉備咳嗽不止。
諸葛亮立馬收斂心神,輕叩其背部。
隨即,諸葛亮陷入了沉思。
他倒是覺得,倘若與魯訊見麵的話,也許能暢快地交流一番。
……
與此同時。
大秦王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綿綿細雨淅瀝而下,浸透了大地。
大殿之內,秦始皇端坐龍椅上,一臉地嚴肅,凝視麵前的將軍王翦,朗聲問道:
“此次出征需要多少兵馬?糧草和補給,又將如何分配?”
沒等王翦回答,就看到魯訊準備繼續深造的一幕,他們二人不屑地嗤笑出聲。
秦始皇眯起眼睛,冷笑道:
“最煩這些讀書人,這般無病呻吟的模樣,表麵裝出堅毅,內心卻異常敏感,有時間傷春悲秋,還不如一醉方休,或者去沙場廝殺,保證所有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
王翦深以為然,讚同道:
“臣也是這樣認為的,他竟像女子一般容易感傷,能有什麼大作為呢?如同這外邊的細絲小雨,穿上蓑衣不值當的,不穿的話,又會沾濕衣襟,真是令人煩惱!”
“他的朋友還誇讚其才華和能力呢,可他連自己的主張和觀點都說不清楚,隻會深夜無人之時,唏噓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