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與《儒林外史》的題材相近,是吳敬梓著寫的,在民間非常盛行,臣讀過此書,可比這《狂人日記》篇幅要長,全篇有五十六回,乾隆年間就開始流行了。”
嘉慶帝眉梢微挑,疑惑地問道:
“寫得有意思嗎?回頭給朕尋得,讓朕也品讀一下。”
那人支支吾吾地說道:
“恐怕陛下不會喜歡,不同於古文,是用直白的語言講述,就像剛才提到的那句話: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此類話語,略顯粗鄙!”
嘉慶帝聽他這麼一說,反而勾起了興趣,催促道:
“回宮後,盡快給朕尋來看看!朕也要學一下這新派文體!”
隻有嘉慶自己知道,越是讀史料典籍,越想知道百姓的真實想法,得知他們喜歡看的文章,自然不肯錯過這探究機會。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華國十年,溥儀剛過十五周歲的生日,歡騰的氣氛,籠罩著養心殿。
宮裏的太妃們,也跟著忙碌起來。她們召集王公大臣,提出:
“皇帝已到大婚年齡,應該盡早商定婚事。”
然而,事情進展得很不順利。
先是莊和太妃過世,後是溥儀的額娘病逝,再到後麵,師傅們又以時局不寧為由,暫時將議婚事宜擱置。
人選問題一直沒有定奪,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三位太妃的身上。
可是,她們各抒己見、各有打算。其中,敬懿太妃和端康太妃,成為了爭議的中心。
本就不和睦的兩人,為了爭奪做主權,誰都不肯退讓,都想找跟自己親近的人,扶持到後宮主位。
實在爭執不下,隻好讓溥儀來挑選。
溥儀一直是看熱鬧的心態,沒想到,竟然能讓自己定奪。
太監雙手不捧著托盤,裏麵擺放了四張照片,直接送到養心殿。
溥儀拿起誰的照片,太監們都緊張地湊過來,抻長脖子查看。
照片不大,又都是全身照片,拍出來的麵容很小,根本辨別不出眉眼的比例,更比較不出,哪一位女子更為俊俏。
溥儀隻好從衣服的顏色和花紋上,選擇自己的喜好。
他沒做過多考慮,選一張整體順眼的照片,並用鉛筆作出標記。
身旁的太監倒是眼尖,說道:
“這是額爾德特氏端恭的女兒,名叫文繡,皇上比她大三歲。正是敬懿太妃屬意之人。”
果不其然,端康太妃不高興了,執意勸溥儀:
“陛下,不如重新考慮吧,這個文繡家境貧寒,一看就沒有福相,實在不適合做皇後!”
溥儀無奈地搖搖頭,問道:
“那依端康太妃的意見,朕該選哪位呢?”
端康太妃立刻拿出她鍾意的照片,急切地介紹道:
“這是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家的女兒,名叫婉容,家境顯赫,相貌端莊,一看就是鳳命!”
又過了許多時日,不知太妃和王公大臣是怎麼爭辯的,榮惠太妃突然開口,對溥儀建議道:
“既然皇上已經選中了文繡,她就不可能再嫁給臣民,不如納為妃吧!”
此話一出,困擾一年之久的後妃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然而,籌備大婚之際,又趕上直奉的戰爭爆發,直到華國十一年,才操辦起溥儀的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