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1 / 2)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華國十一年十二月,年近十七歲的溥儀,迎來了盛大的婚禮。

一後一妃眉目含羞,笑靨如花,為宮中平添喜色。

按照吉時,她們從東華門入紫禁城,文繡早一天進宮,被封為淑妃。

而婉容的進宮儀式更為繁複,需要先行皇後冊封禮,再與溥儀在景山的壽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禮。

這一係列儀程,持續了五天的時間,溥儀感覺自己像提線木偶一般,被王公大臣們安排著一切。

皇後婉容居住在儲秀宮,淑妃文繡則住在長春宮,均在溥儀寢殿的北麵。

溥儀若是沒有退位,大婚就意味著可以親政,雖然他不能掌控天下,但是管理紫禁城,開始有些話語權了。

然而,他未曾預料到,一場風波正在醞釀中。

早在此前,莊士敦就提醒溥儀,宮裏存在偷盜行為,雖然溥儀頗為惱火,但當時並沒有采取果斷的措施加以整治。

可是,婚禮剛剛結束,皇後鳳冠上的各種珍寶,全部被換成了贗品。

溥儀得知此事,直接暴跳如雷:“嚴查!徹查到底!”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會越查越嚴重。

宮人開始明目張膽地偷盜,連毓慶宮的庫房門鎖,會被砸壞,乾清宮的後窗戶,也被毀壞。

令溥儀無法容忍的是,養心殿裏,花三萬大洋買的大鑽石,竟然不翼而飛。

當天夜裏,搖曳的光影下,溥儀獨自坐在禦案前,陷入了沉思。

他以為自己熟讀史書,能夠輕鬆管理紫禁城,但現實卻遠比想象更為艱難,不禁想起莊士敦的話,治家比治國要難。

就在溥儀糾結如何應對偷盜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他焦頭爛額。

存放寶物的建福宮,大片的建築,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焦土,寶物化為灰燼,字畫古籍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挫敗感在溥儀內心蔓延,他難以接受眼前的局麵,仿佛命運之手,正在戲弄他一般。

本就不易整理的文物明細,瞬間成為一本糊塗賬,火災的原因和損失估算,都成為了難以解開的謎團。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養心殿東側的無逸齋,又發生一場火災。

幸好有宮人經過此地,發現浸過煤油的棉花在燃燒,防止了進一步的損失。

可是,這地方離著溥儀的寢宮,實在是太近。

溥儀認定所有的苗頭,都在針對他,有人試圖謀害他,這讓他整日惶恐不安。

思來想去,他決定遣散宮人,特別是那些受過責罰的人,生怕他們懷恨在心,再伺機報複。

這一消息迅速傳開,深受百姓的稱讚。溥儀初嚐權力的滋味,第一次感到自豪與驕傲。

在莊士敦的支持和鼓勵下,溥儀又開始全力整治內務府,試圖改變宮裏的現狀。

然而,溥儀的管理之道,卻充滿了矛盾。

一方麵,他要求內務府裁人,節省開支;另一方麵,他自己卻揮金如土,不斷地奢侈賞賜。

他甚至在看到報紙上趣聞趣事時,會把百姓召進宮中,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自然免不了打賞,指縫間溜出去的珍品寶物,全憑溥儀的心情。

一天,溥儀瞥見一則獸醫賣洋狗的廣告,產生了奇特的興趣,便把此人召進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