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漢王朝。
元朔元年,司馬相如從西南回到京城,強壓住內心的激動,急著入宮麵聖。
天未透亮,他就在宮裏碰見了包桑,迫不及待地詢問:
“陛下身在何處?”
包桑滿臉堆笑,衝著司馬相如回答:
“正在賞雪呢!請隨我來!”
隻見漢武帝劉徹身披玄色披風,正望著銀裝素裹的場景出神。
司馬相如沒有想到,東方朔居然搶先到達,正對皇帝說道:
“臣詩興大發,寫下《雪賦》一篇,請陛下閱覽。”
漢武帝伸手接過竹簡,迅速瀏覽一番,感歎道:
“愛卿文采斐然啊。賞美酒!”
“謝陛下!”東方朔話音剛落,司馬相如笑盈盈地出聲打斷: “且慢!臣也要沾沾喜氣!”
漢武帝循聲看過去,一臉的疑惑:“司馬大人是何時回京的?”
司馬相如急忙上前幾步,躬身回答:
“回稟陛下,臣昨夜抵達京城,今天特意趕早向陛下複旨。”
漢武帝爽朗大笑,賞雪作賦的興致更濃,立即催促:
“中郎將也作賦一首吧,別浪費如此良辰美景!”
司馬相如眼底閃過一絲驕傲,卻自謙道:
“臣不善言辭,請陛下準許,讓臣執筆書寫出來。”
包桑極具眼色,立馬拿來筆墨。
司馬相如麵對雪景,思索片刻後,便揮灑筆墨,東方朔朗聲道:
.
兆農桑之豐年,象紫瑞而東來。
喜山河而錦繡兮,知帝恩之浩浩。
.
恰好這時,他們看到陳獨繡分析時局的一幕。漢武帝頗有感觸:
“陳獨繡的這番話,很有道理!團結力量,眾人一心,才能抵禦外敵!軍隊就要忠於國家,百姓要有大忠之心,方能保全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決不能姑息!”
司馬相如連忙附和道:
“此人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還有對人性的洞察,都是令人敬佩的,他的觀點和言辭,都是不希望看到華夏分崩離析。”
然而,東方朔卻提出了質疑:
“這樣一個思路清晰的人,為什麼推崇文學改良呢?不模仿古人,不引經據典,不講究對仗,那人生還有樂趣可言?文人的風雅何在?”
漢武帝也猛然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微怒道:
“陳獨繡之所以強調統一百姓的思想,莫非要喚醒民眾的忠善?從文學改良開始改變思想,這確實是一條治國治軍之道。”
“可如此一來,豈不是把泱泱華夏的文學給荒廢了?《詩經》《楚辭》將置於何地?還有賞雪作賦的妙趣嗎?”
東方朔心裏更加好奇:“改革從文科入手,陳獨繡要製定具體的方案,這是臣最想知道的內容!”
說話的間隙,他們已經到了溫室殿。
拍落身上浮雪的同時,這個話題仍在繼續,實在想不通,為何要討伐舊文學的形式與語言?怎麼就是陳詞濫調?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正德九年,正午的陽光透過窗欞,投射出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