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改革從何處入手,當然是從文科入手!(1 / 2)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華國六年,1月9日,碧空如洗,萬裏無雲。

北平大學的禮堂,已經座無虛席,就連走廊裏,也站滿了學生。

講台上掛著醒目的橫幅:蔡元裴先生就職演說。

庶務長、官員、教授、記者等人,都聚在禮堂門口等候。

人群中,一名老者身穿馬褂、頭戴瓜皮帽、拖著一條長辮子,顯得與眾不同,此人便是辜洪明。

幾位教授的手上,都拿著《新青年》,赫然標記著:第二卷第五期。

這是最新一期出版的雜誌,胡仕的《文學改良芻議》,引起了教授們的熱議。

教授黃侃指著這篇文章,提高了嗓門,對辜洪明問道:

“先生,您有看這篇文章嗎?從哪兒冒出來一個叫胡仕的渾小子,居然給我們華夏文學,開列了八宗罪名,狂妄至極,可惡至極!”

辜洪明瞥一眼他手中的雜誌,輕蔑地說:

“這類數典忘祖的東西,我從來不看,倒是聽我的車夫說起過。”

旁邊的記者聽到後,立馬湊過來,好奇地問:

“辜教授,您的車夫也懂文言文嗎?”

辜洪明背著手,傲慢地說:

“當然,他可是我辜洪明的車夫啊,不但聽得懂文言文,還聽得懂外文。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就叫耳濡目染,言傳身教!”

記者趕緊恭維道:

“辜教授調教有方。請問您的車夫,是怎麼評價這篇文章的?”

辜洪明變了一種腔調,表情誇張地說:

“他說,這大冬天的,怎麼還能聽到蝲蝲蛄的叫聲?”

黃侃在旁邊拍手叫好,笑得前仰後合。

記者為了套話,又奉承道:

“您的車夫可是太有才了。您又是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辜洪明一甩衣袖,感歎:

“時局艱難,世風日下,出幾個崇洋媚外的跳梁小醜,不足為怪!最可怕的是,營造這些小醜的人,竟然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黃侃聽出了意指何人,趕緊接過話茬:

“我聽說這《新青年》主筆陳獨繡,就要到北大來當文科學長了。”

辜洪明沒好氣地告訴他:

“不是聽說,委任狀馬上就到了,月薪足足有三百大洋呢。”

黃侃聞言,勃然大怒:

“我和這個陳獨繡,在島國的時候,曾經較量過。他既沒上過什麼正規大學,也沒有教授資曆,憑什麼月薪比您還高,您可是學貫中西的辜教授啊,我記得您是二百八十大洋?”

一旁的錢鉉同,實在聽不下去了,揮舞著手中的《新青年》,對黃侃叫囂道:

“潮流!世界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者亡。我看你那套模仿古人、無病呻吟的做派,今後在北大也快混不下去了噢!”

黃侃和錢鉉同,都是章太炎的門生,便毫無避諱地諷刺道:

“怎麼,師弟也趕時髦了啊?什麼時候成了文學改良的吹鼓手了?”

錢鉉銅義正言辭道:

“豈止改良?是要洗心革麵!不鏟除六朝駢文的陋習,華夏的文學,就沒有出路!”

兩人氣焰正盛的時候,一輛汽車和一輛馬車,在禮堂前停下,人們趕緊圍了過來。

教育總長範原廉,從前麵的汽車上下來,連忙扶著從馬車上下來的蔡元裴,兩人在大家的簇擁下,順著台階而上。

記者們全部圍上來,範原廉趕緊阻攔:

“各位,請先讓蔡校長發表就職演說,會後再接受你們的采訪。”

範原廉首先登台宣讀委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