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團結力量,眾人一心,才能抵禦外敵!(2 / 2)

首輔楊廷和正在殿外徘徊,眉頭緊皺,額頭上冷汗涔涔。

他剛剛接到父親過世的消息,特意進宮向皇帝辭行。

明武宗朱厚照一聽通傳,就不耐煩地嘀咕道:“又來多管閑事了!”

言罷,他故意讓楊廷和多等兩炷香的時間。

就在楊廷和心焦如焚的時候,朱厚照終於開口:“宣!”

楊廷和連忙躬身行禮,迫不及待地說明來意。

朱厚照瞪大眼睛,驚訝道:

“朝廷之事,不能沒有你的輔助啊!”

楊廷和一聽,直接跪地賠罪:

“陛下,國家大事固然重要,但孝道也不能違背。微臣隻需回家守孝三年。望陛下恩準。”

朱厚照靜默片刻後,才勉強同意:

“既然如此,朕也不便強留。臨行前,再多給朕一些叮囑吧。”

楊廷和深感欣慰,作為帝師的身份,經常管束皇帝,早就惹得皇帝厭煩。

萬萬沒想到,臨走之際,還能聽出皇帝的不舍,頓時紅了眼眶,聲音有些顫抖:

“臣隻盼陛下勤於政事;對邊塞要地的督撫,須進行相應調整;關於邊疆之事,要做到了如指掌,萬不可懈怠軍務!”

朱厚照雖然對楊廷和有些反感,但對於這個得力助手,還是非常器重的,連連點頭應下。

就在楊廷和要告退時,他們看到蔡元裴就職演說的一幕。

朱厚照立即開口阻攔:

“先生怎麼看待此事?如何看待文化改良?”

楊廷和本就是恪盡職守之人,聽到皇帝虛心請教,自然沒有推辭的道理。

他沉吟一會兒,認真分析道:

“首先,辜洪明的豪言壯語,看出有些真才實學,說文學改良的文章,是數典忘祖的東西,可他沒有閱覽內容,就妄下定論,難免有失偏頗。”

“其次,蔡元裴的思路清晰,提出的三個觀點,也適用於大明的朝堂。”

朱厚照頓時來了興趣,催促道:“請先生細細說來!”

楊廷和逐一分析:

“第一觀點:抱定宗旨。研究學問的地方,就要踏實地學習,倘若翰林院與官職任免掛鉤,就很難選拔出真正的人才,應該以求真、求實為重。”

“第二觀點:砥礪德行。德行重於才能,國家的興衰,與道德風氣密切相關,品行端正者,不會沉溺於貪汙腐敗之中,隻會恪守法紀、廉潔奉公。”

“第三觀點:敬愛師長。以誠相待,尊敬有禮,才能共同進步,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對大明王朝,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然而,臣不明白文科改良一說,會有怎樣的創新和遠見,實在沒有參透。”

朱厚照深以為然,感歎道:

“如果有先生坐鎮朝堂,就不會有大的紕漏,朕也甚是安心!望先生盡快回京理政!”

楊廷和跪地應允,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

他很清楚,在孝道和國家大義之間,很難作出抉擇,皇帝對他的肯定和不舍,讓他心裏一暖,也加深了對朝堂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