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尋找光明的出路!(2 / 2)

柳文耀一聽,當場就急了,皺眉反對:

“吳公呀,你給這補習班的學生,講文學革新,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啊!”語氣中滿是質疑之意。

吳誌輝不容分說,立刻反駁:

“誰說的?你也太小看這些學生了吧。我來問問看,沿年、橋年,你們願意聽我講文學革新嗎?”

橋年立即站起來,毫不猶豫地大聲回答:“願意!”

吳誌輝的目光又轉向全班同學,溫聲詢問道:“你們大家都願意聽嗎?”

同學們齊聲高呼:“願意!”

吳誌輝挑眉看向柳文耀,一臉的得意,說道:

“你看看,你這個校董是怎麼當的,完全不了解學生嘛!這樣,你走吧,我要開始講課了。”

柳文耀無可奈何地離開教室。

大約講了十分鍾,吳誌輝已經滿頭大汗,一麵脫去外套,一麵宣講:

“這位胡仕,是米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生,還沒有畢業,應該不到三十歲。”

陳沿年舉起手,大聲地插話:“我知道,胡仕先生今年剛滿二十五歲。”

吳誌輝讚許地點點頭:

“對,這位陳沿年同學,是《新青年》的編務,了解胡仕和這篇文章的來曆。一個二十五歲,打小在國外讀書的後生,竟能洞察舊文學的弊端,實在讓老夫刮目相看、自愧不如啊!”

吳誌輝的聲音堅定而激昂,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

說罷,吳誌輝轉身在黑板上,寫下:

一曰,須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須講求文法;

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

五曰,務去濫調套語;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講對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並解釋道:

“這八事之中,他用典故詳細地進行論述。一、二、四是代表:精神上之改良,三、五、六、七、八則是:形式上之改良。”

“在內容方麵,提出要:言之有物,寫出有情感,有思想的文章;在形式方麵,將舊文學的形式和語言,作為箭靶而討伐。講究文法,拋棄陳詞濫調。”

“我敢斷言,這篇《文學改良芻議》,將會對新文化的發展,起到革新性地推動作用。在座的諸位,都將受益匪淺。這就是我今天執意改變題目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篇文章,也並非沒有缺點。比如題目《文學改良》,有些像大姑娘上轎,羞羞答答的,猶抱琵琶半遮麵嘛!不徹底,也不過癮!革新就革新,不能做小娘子狀。”

此話一出,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

吳誌輝依然侃侃而談:

“還有,既然是改革,提倡寫白話文,那就應該用白話文來寫,用文言文闡述,減少了戰鬥力與說服力!”

“沿年,請你把我的意見,轉告陳獨繡,就說我希望《新青年》能夠刊登,更有戰鬥力和說服力的文章。”

陳沿年有些猶豫,不知如何回應,坐在那裏顯得有些尷尬。

正在猶豫間,下課鈴聲響起。

吳誌輝一抬手: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裏。同學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來找我討論,也可以通過陳沿年同學轉告我。我非常樂意和你們交流,現在下課!”

陳沿年帶頭鼓掌。有同學拿著筆記本,請吳誌輝簽名。

吳誌輝意猶未盡,一邊書寫簽名,一邊叮囑學生:

你們,一定要好好看這篇文章,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提出振聾發聵的觀點:“白話文學,是華夏文學的正宗!”並預言: “它將成為文學必用的利器”!

吳誌輝在這些學生的心裏,種下了文學改良的種子,即使將來出國留學,也將是一批有誌青年,投身於時代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