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難道不是微臣,主動投懷送抱嗎?(2 / 2)

……

與此同時。

三國時期。

章武三年二月,永安城內,乍暖還寒,略顯飄忽不定。

漢昭帝劉備虛弱地躺在床上,病態顯現,不久前,他已差人寫下遺詔。

軍事上的慘敗,給他精神上的打擊太大,已經重病纏身八月有餘。

劉備自知時日不多,開始考慮身後之事,便急召諸葛亮從成都回來。

諸葛亮剛剛抵達永安城,一路匆忙趕路,顧不上休整,就直奔主公的寢殿。

在永安宮見麵時,諸葛亮的內心不禁一驚,主公竟這般憔悴蒼老,儼然是風前殘燭之人。

劉備雖然兩目昏花,但是耳朵清明,聽到來人通傳,立即精神一振。

他朝著諸葛亮伸伸手,諸葛亮沒作片刻停留,大步走近床前,眼中泛出淚花,聲音微顫:

“陛下,臣回來了!”

劉備稟退其他人,直接讓諸葛亮坐在龍榻旁邊,緩緩開口:

“來了就好!自從遇見丞相,朕才有幸成就帝業。奈何,朕才疏學淺,不聽丞相所言,導致如今的慘敗,因悔恨而成疾,已是命在旦夕。”

或許是因為情緒過於激動,或許是因為許久沒說這麼多的話,劉備的氣息有些不穩,大口喘著粗氣,費力地說道:

“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說到這裏,已是淚流滿麵。

諸葛亮也跟著痛哭流涕:

“願陛下保重龍體,為了蒼生百姓,更為了江山社稷!”

劉備擺擺手,囑托道:

“朕本應與卿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請丞相輔佐太子,望丞相教之一二!”

孔明哭著跪拜:“臣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劉備一手掩淚,一手握住諸葛亮的手,哭訴道:“朕命不久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諸葛亮連忙接茬:“有何聖諭?”

劉備感歎道:

“先生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國,成就霸業。倘若嗣子劉禪有能力勝任,請你輔佐他,倘若他不才,先生不妨自行其是!”

諸葛亮聽了,哭得泣不成聲:

“微臣一定竭盡全力,輔佐新皇,忠貞不二報效國家,直到獻出自己的生命。”

劉備長舒一口氣,承諾道:

“朕要下詔訓示劉禪,讓他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丞相!”

兩人執手拭淚之際,看到溥儀拜請外國老師的一幕,瞬間打破了悲傷的氛圍。

劉備打趣道:“這個溥儀竟然效仿朕,求賢若渴的感覺,記憶猶新啊!找到稱心如意的授業恩師,是一輩子的福分!”

諸葛亮見劉備精神尚好,便陪著調侃道:

“難道不是微臣,主動投懷送抱嗎?當年,是臣先一步登門自薦的!”

劉備仰頭大笑,大大方方地承認:

“確實如此!當時是朕有眼無珠,沒有識得丞相的才能,隻好親自出馬,請先生出山,這才有了峰回路轉!”

往事不堪回首,兩人都陷入過往的回憶中。

諸葛亮湊近一些,拖著劉備的後背,讓其平躺休息,勸慰道:

“請陛下放寬心,善保龍體要緊!”

劉備見到諸葛亮,心中的大石頭終於得以放下,少了擔憂與期盼,很快就沉沉地睡去。

諸葛亮永遠也忘不掉,初見主公時的場景,很難與病榻之人,重疊在一起,令他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