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何以春心大發啊?(2 / 2)

“文化的傳承,關鍵在於,是否存有敬畏之心!傳統文化的底蘊,必須要保留,與新思想交融後,或許會有另外一番光景!”

光緒的陰霾情緒,頓時一掃而空,讚許道:

“正是如此,就是要接受國外的文化思潮,用新知識和新思想武裝頭腦,洋務運動會為大清的發展,創造出一些客觀條件;也遲早會讓大清,走上富強的道路。”

翁同龢見皇帝鬥誌滿滿,頗感欣慰:

“胡仕若能用才華和學識,通過文學革新,來啟蒙大眾的思想,這份雄心壯誌,就實屬難能可貴,振興學問,就會為國家帶來新的活力。”

“陛下也應該選拔和培養這樣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國之棟梁!”

光緒仿佛被注入了新的靈魂,發出內心的呐喊:

“朕也要文化革新,尋求新的思想!”

他的心智瞬間被點亮,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華國四年,高盧國的香舍麗榭大街,豔陽高照。

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卻有一處鬧中取靜的咖啡館。

三位身穿長衫的華夏人,正坐在一張靠窗的小桌旁,津津有味地閱讀《青年雜誌》。

他們三人都是反袁鬥士,難得在海外相聚。趕上其中一人,收到國內寄來的兩本《青年雜誌》創刊號。

於是,他們求賢若渴一般,輪著翻看這期雜誌。

看到精彩之處,蔡元裴猛地一拍桌子,把裝有咖啡的杯子,都震得起飛。

咖啡濺了一地,女服務員被嚇得一陣尖叫。

蔡元裴尷尬地站起身,快速找紙巾清理咖啡漬,尤其是仔細檢查,雜誌上有沒有受到汙損。

一通手忙腳亂地清理過後,吳先生取笑道:

“蔡兄,何以春心大發啊?”

蔡元裴抱歉地拱拱手:

“你別說,你這個春心一詞,用得還真貼切。這篇《敬告青年》,真的是撥動了我的春心!”

“文章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用得實在是太妙了啊。”

“陳獨繡說得多好,句句切中要害!我們找了這麼多年,總算找到兩個藥方,能夠醫治華夏的陳年頑疾。”

蔡元裴越是深入閱讀,感慨就越多,不由地心生佩服:

“陳獨繡提出的新青年六大標準,應該成為北平大學的校訓。”

“有機會回去告訴陳獨繡,我雖然不當教育總長了,但一定要找機會,推薦他去當大學的校長。”

其餘兩人麵麵相覷。

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曾經擔任教育總長的蔡兄,竟然對陳獨繡的評價,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