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清王朝的曆史軌跡,將徹底被改變(2 / 2)

在起義軍看來,既然袁大人不能放棄立憲製的立場,便決定另選他人來執掌大權。

恰好這時,12月21日,孫仲山先生回到國內,成了起義領導人的最佳人選,這引發袁大人的強烈不滿。

於是,袁大人撕毀雙方已經達成的協議,並公開質問對方是何用意。

他口口聲聲說,要為君主立憲“奮力戰鬥”,實際上卻是試探起義軍這邊,一旦大清王朝的皇帝退位,他能否當選大總統。

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他生怕再有什麼變故,便加快了逼宮的步伐。

於是,就有了溥儀見到他的場景,袁大人的逼宮聲淚俱下。

在若幹年後,溥儀想起這一幕,從鼻子裏冷哼一聲,覺得此人除了滑稽可笑,更多的是虛偽狡詐。

而這個時候的溥儀,並不懂得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袁大人的權謀與野心,在眼淚中成了一種偽善。

這是小溥儀第一次,接觸到朝政的事務,卻是關乎自己未來的重大話題,看起來頗有幾分諷刺意味。

大清王朝的曆史軌跡,將徹底被改變。

……

與此同時。

大秦王朝。

禦苑獵場,初夏的陽光,灑落在延綿的綠草地上,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秦始皇突然拉緊韁繩,雙腿夾住馬腹,從背後抽出一支箭羽,目不轉睛地盯著遠處的那頭野鹿,隨時準備策馬追趕。

趙高立刻屏氣凝神,額頭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生怕自己的呼吸聲,會擾動這份寧靜。

然而,天地間展開的畫卷,瞬間吸引秦始皇的注意力。

看到袁大人逼宮,他的眼神充滿了輕蔑:

“此人雖然有些權謀手段,但虛偽的做派,卻是讓人不齒。如此逼宮之舉,藐視皇權,為何不施以酷刑?”

“權術固然重要,但一個王朝的強大,也要有君王的氣度,以及一顆赤子之心。若是讓他掌管朝政,恐怕也坐不長久。”

說著,秦始皇放回手中的箭,示意讓其他侍衛去射獵。

他騎馬走到禦苑的湖邊,湖麵波光粼粼,倒映著他身著戎裝的身影,顯得威嚴又霸氣。

趙高聽聞皇帝的話,立馬附和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人雖有些權謀,卻欠缺國士之風,根本不足以成就大事。沒有智略與氣度,隻有自己的小野心,做的事情也是小人行徑,惺惺作態!”

秦始皇側目看向趙高,目光如電,趙高抬眼偷瞄著皇帝,內心忐忑不安。

出乎意料的是,秦始皇笑著讚許道:“今日這一番話,還真就直戳要害,句句在理。”

趙高得到了誇獎,臉上露出了興奮之色,喋喋不休地說:

“這個王朝沒有霸氣的君主,就威懾不住朝臣,自然命不久矣,不像大秦王朝,根本沒有起義軍發生暴亂。”

“陛下以雄才大略,將六國統一為強大的國家,在您眼裏,自然看不起這等權臣。”

“他呀,頂多是耍手腕而已,趁國難之危,有些不擇手段。實在令人厭惡!”

秦始皇聽著趙高的溢美之詞,心中不免有幾分得意。

他對自己的治國之才一向自信,此刻聽到趙高如此恭維,心中甚是歡喜。

然而,秦始皇卻不想他過於得意,便沉聲責怪:“聒噪!”

趙高立馬收斂笑容,再次領教天子之威,虛張聲勢地掌摑自己,連連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