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你計劃做什麼或者去哪裏,我隻有一句話——一定回來,給我平安回來!”魯肅說完,推開周瑜,甩開袖子頭也不回地大步走了。
劉備攜孫夫人風光地回了荊州,他給東吳上層政治帶來的漩渦也漸漸平複。而正當張昭鬆了一口氣時,因劉備而臨時回吳的周瑜卻出其不意地拋出了越過荊州千裏取蜀的提議。此時江夏戰火方熄,孫權的目光已投向北方的廬江與九江,張昭不明白周瑜為什麼堅持舍近求遠,對自己的家鄉無動於衷。
廳堂上,周瑜講完計劃,呂範便開口說:“益州距我有萬裏之遙,更何況沿路情況複雜艱險,我以為此時不如依先前的計劃,趁曹操新敗集中兵力渡江攻取居巢至皖城一帶。”
周瑜回答說:“早年甘興霸從江夏來時就帶來了巴蜀一帶的輿圖,他是巴人,曾做水賊沿水路劫掠,那一帶的人情路況都熟悉得很,我也曾很詳細地向他詢問過。至於子布說廬江易取而益州難得,則是大繆了。益州劉璋昏聵無能,手下四分五裂,坐視妖人張魯占去了漢中都無能為力,而廬江為曹操視為江左屏障,新建合肥城以屯重兵,並非那麼好拿下的。所以我以為,應先用兵益州。”
張弘沉吟一晌開口:“公瑾所說也不無道理,然而沿路情況如何,你並未親見,隻看輿圖不過是紙上談兵。何況我江東與益州間隔萬裏,孤軍深入,一旦交手,將何以後援?”
“我自然會步步為營,一旦打開西蜀門戶,後續視情開拓。”
“即便如此,戰線漫長,消耗兵員物力巨大,是我江東難以承受的。”
“所以我才懇請至尊,舉江東之力支持我。”
“舉江東之力?”秦鬆不由冷笑,“此時與赤壁前夕不同了,如果舉江東之力支援你,而益州又攻陷不了怎麼辦?!”
“我自出戰以來從未敗績!隻要給我足夠的兵馬糧秣,益州誌在必得!”周瑜針鋒相對說。
“那你考慮沒有,如果……”張昭沉思到此時,撚須緩緩開口。
“我同意取蜀!”孫權忽然發聲,壓下眾人的爭吵。
張昭頓時啞然,而群僚則一片嘩動。
“我同意取蜀,”孫權又大聲重複說,“我父兄皆有雄霸天下之誌,自我接管幕府以來也一直思圖大業,廬江也好益州也罷,總是要打出去的。公瑾的計劃固然冒險,但計略周詳,我以為不妨一試。”言罷,他不再理會眾人的喧嘩,起身離座而去,似乎不想再忍受一刻的吵鬧。
張昭跟在周瑜身後,最後走出廳堂。
吳郡西風乍起,空氣中仍殘存夏日的灼熱。燦爛的陽光照射下,周瑜的背影似乎融進了金子一樣的秋風裏。
張昭忍不住叫住了他。周瑜回過頭。
“其實我剛才還有個問題沒有來得及問,你如何率軍從劉備眼前通過?你說過他貪婪而寡信,難道不會無視至尊的威嚴,對我軍橫加阻攔嗎?”
“他當然會。”周瑜笑說。
張昭愕然,半晌問:“那你仍舊以為這是個好計劃?”
“我仍舊這麼認為。”周瑜很簡練地說,仿佛這是顯而易見的不需要任何解釋。他說完,看張昭不再發問,便對他點了點頭,轉身向前走去了。
很快,張昭聽說周瑜修改了計劃,似乎是出於某種妥協,放棄了一開始所請求的甘寧作自己的副將,改請孫權準許孫瑜協助他一同行動。一個月後,在孫權的支持下,周瑜所力主的行動終於克服重重阻力得以實行開來。
出征在即,事務繁多,周瑜從城外回來時夜已經很深了,再過一兩個時辰天色就要變亮,臥房的燈卻仍亮著。周瑜推開門,看見小橋坐在窗邊,就著橙色的燈光正做針線。她困意深重,正垂著頭搖搖晃晃,手中的針忽然刺破了手指,猛然驚醒過來,抬頭看見周瑜,忙放下手中的針黹,站起迎了過來。
“天已經很晚了,為什麼還不去睡?”換過衣服,周瑜心不在焉地問。
“正為將軍趕製冬衣。將軍一走不知何時歸來,益州冬天濕冷,恐怕凍壞了身體。”小橋邊為他整理衣褶邊微笑說。
“衣服至尊已經賞賜了不下幾百領,足夠穿幾個冬天,夫人不用這樣辛苦為我準備。”
“固然是這樣……”小橋垂下眼睛有些不知所措地說,“但將軍每天在外麵辛苦奔走到半夜,我又不能為將軍做些什麼,隻好……”
周瑜忽然想到每夜他都在小橋這樣的迎接下回到府邸,卻一直沒有發現是在特意等他。他握住小橋被刺傷的手說:“你不需要為我做什麼。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聚少離多,我本想對你多照拂體恤,卻一直無暇從軍務分身,實在是對不住你。”
小橋連忙搖頭:“我從未埋怨過將軍!將軍一向對我很好,所以我才每天在這裏一直等到你回來!”
周瑜聞言微笑撫摸她的頭發說:“你不需要坐在這裏一直等,我也一定會回來的。”
“一定會回來嗎?”小橋仰頭問,瑩亮的眼睛裏露出擔憂的神色。“一定會從益州回來嗎?”
“一定會回來。”
“很快就會回來嗎?”
“很快就會。”
小橋長長地鬆了口氣,然後說:“將軍出征走後,我也會每天都坐在這裏等的,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到你回來。”
周瑜有些驚訝,良久說:“你說這樣的話,簡直像個孩子。”
“說到孩子,”小橋忽然眼睛發亮,很高興地說:“上次姐姐過來,見女兒白淨可愛,說她長得很像將軍,又問我可不可以把她許給阿紹。我知道這是句玩笑話,不過將軍說過阿紹很好,如果我們兩家可以結為秦晉,不也是很好嗎?”
周瑜一愣,在小橋亮晶晶的目光凝視下,低聲說:“很好……阿紹確實很好,很像他父親。”
孫權親自率人到城外來,遠遠看見周瑜與侍衛勒馬立在高處,正凝望著工匠修補船艦。他止住隨從,獨自驅馬行到周瑜身邊。
“照這個速度,大約何時可以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