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爭2(1 / 2)

孫剛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有人瞄上他了,來頭還不小,看來還是高估了自己,沒想到在油輪上留下的那麼一點點的漏洞居然被人挖出來了,而且自己又身在福建,還有劉剛他們十幾個人。

龍朝陽本來想來的,不過被曹天和孫剛“等事情定下來了,我們會去接你來的。”給擋會去了。

3月1日,以前在不是什麼特殊日子,不過這天以後,它將被中國人民銘記於心,中國北京政府正式向台灣發動武力收複的第一天,注定輝煌從這天開始!

“......收複台灣的行動代號‘統一’現在開始......”從遠程作戰的控製台裏,傳來了軍區總司令清朗的聲音,戰爭開始了。

二炮,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花費中國最多軍費的地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的行列。

在廣東,江西,福建部署了不下千枚的導彈對準著台灣的各個軍事目標。

“長城”航母編隊群也已經進入了海峽領域,30萬頓級、三體結構、六台核動力驅動、速度為35節,造價達到了150億人民幣,算上防空、反艦用的30門有效殺傷距離1000KM,3000KM,6000KM的超強、特強、超特強機關炮,造價約90億人民幣,加上1000枚射程1500KM、2500KM、3000KM的巡航導彈,2000枚YJ12、YJ63反艦導彈,造價約100億人民幣,另裝備30門破甲距離30KM,致盲距離100KM機關炮,總造價約為340億元人民幣。

在這個編隊中,航母的缺點就在於沒有超大型遠程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達不到3000KM,其他的部件都是通過交易或是自主研發出來的頂級航母,不過加上旁邊的10艘導彈驅逐艦和12艘護衛艦,外加6艘的核動力潛艇,這足夠完成統一的事業了。

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是驅逐艦,這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麵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麵手”稱號。

驅逐艦是伴隨魚雷艇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一個艦種。19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種以魚雷為武器的魚雷艇,它艇小、速度快,能給敵方大型艦艇造成巨大威脅。為了對付魚雷艇,人們建造了反魚雷艇——魚雷炮艇,它是驅逐艦的前身。

隨後,不斷更新裝備提高航速的魚雷炮艇改名為魚雷艇驅逐艦,簡稱驅逐艦。它不僅有火炮裝置,還有魚雷武器,可用來對付敵方的魚雷艇和其它艦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驅逐艦已能隨艦隊遠航。故那時的驅逐艦又稱“艦隊驅逐艦”。驅逐艦隨著時間推移,排水量越來越大,從最初的400噸發展到現在的8000多噸;航速則提高到38節。多種新型的海軍武器裝備也大都裝備到驅逐艦上了,甚至有的國家還建造了反潛用直升機驅逐艦。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個國家擁有400艘驅逐艦。第一艘核動力驅逐艦是美國1962年建造的“班布裏奇”號。

戰列艦是以艦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的大型戰鬥艦艇。它曾經以艦炮威力大,戰鬥堅持力強而成為海軍的戰鬥核心,水麵艦艇戰鬥編隊中的主力。

戰列艦最早出現在以風帆為動力的17世紀,那時裝備火炮的木質軍艦稱為木質風帆戰列艦。到19世紀,出現了以蒸汽機為動力,有厚重裝甲防護,以線膛炮為武器的戰鬥艦艇。

由於火炮的射程有限,海戰時隻能采用直線航行戰術,戰艦排成單列縱隊,呈一字縱隊航行,當敵艦進入射程後才進行炮戰。所以將這種采用直線航行戰術進行戰鬥的船隻稱為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