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四十二章馬氏之烈
呂布與李儒已經離他而去,成為了王允集團的核心人物,這一點董卓絲毫無所知,現在的他正在大張旗鼓地準備迎娶馬氏。
就在李儒加入了王允集團的第二天,董卓派出的浩浩蕩蕩的迎娶隊伍天沒亮就出發了,兩個時辰後便到達了馬氏蟄居在安定的小院門口。這吹吹打打的鼓樂喧嘩聲,如同晴天裏的一聲霹靂,把這位心如枯井的故將軍夫人震得六神無主,淚如泉流。
董卓此舉,在馬氏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她一改往日雍容文雅的風度,哭著、罵著將報聘之書扯了個粉碎。
董卓是個什麼東西,不熬看眼下大權在握,飛黃騰達在她馬氏的眼裏,不過是個跳梁小醜罷了。不管天下人如何評價董卓,反正皇甫一門,包括她自己,從來就瞧不起這位董太師。馬氏一想起董卓這個名字,心裏就像吃了個蒼蠅一樣惡心,她對董卓的厭惡並不始自今日,十多年前,她就對這個色迷迷地死盯著自己看的莽漢子大為不滿,三番五次要皇甫規將董卓逐出門牆。
可世道無常,這個小醜現在卻竊居漢家中樞,這個色中餓鬼竟然要打自己的主意了。沒有了皇甫規寬厚的肩膀作為依靠,馬氏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渡過難關。於是,馬氏擦了麵上的淚,又恢複了往日的文靜。她婉轉地對站在門首不肯離開的使者說了種種不能接受婚聘的理由,並要他們立即帶走聘禮返回長安。
可是,沒有完成任務的迎親團怎敢空手返京,他們一麵在安定城住下來,一麵派人進京稟告給董卓。
“好大膽的婆娘。”董卓聞報,不由氣急敗壞,自從手握大權以來,敢於反抗他的人已是極少,如今竟然多出了一個婦人,董卓對報信者怒吼道,“再去安定,給那婆娘傳孤直口信,其若不怕滅族之災,就繼續如此鬧下去。”
看來安定城已經無安定可言,馬氏本是為逃避董卓的yin威,這才從長安城退隱到邊塞小城安定。沒想到董卓這個獨夫,竟然緊追不舍,馬氏接到董卓的最後通牒,木然地呆坐了許多。
為了維護家門的清譽和丈夫的一世英名,就是死也不能嫁給董卓這個竊國盜賊,否則她還有什麼臉麵與死去的丈夫在來時聚首。五年前,皇甫規去世的時候,馬氏不過才三十三歲,皇甫規臨死前也有遺言,更有遺囑,若是馬氏日後遇到了真心對她的能配得上的英雄人物,自是可以再嫁。但是,五年來,馬氏一直孀居在長安城,平素基本上沒有出過門,更是沒提過改嫁之事。畢竟她平素不出門,旁人也不敢與她這位寡婦多有接觸,再加上能配得上她的英雄人物這個條件,也就決定了馬氏的改嫁困難重重。
但是,馬氏又不能因自己的抗爭給皇甫一門帶來滅族之禍,董卓可是個心狠手辣的家夥,瞧他對袁家所幹的那些事,連尺把長的嬰孩都不放過。要是這種悲劇在皇甫家族中上演,她就更對不起死去的丈夫,也對不起皇甫氏的祖宗。看來,隻能犧牲她一人的性命才能保全一身清白,保全一門性命,化解這場飛來之禍了。
於是,馬氏找來皇甫規的長子,心慌意亂地囑咐幾句如何避難的話。她嫁給皇甫規有十餘年,卻是未能為皇甫規剩下一男半女,這也是她一生最大的遺憾,皇甫規之所以留下可以讓馬氏改嫁的遺言,自然也有這個原因在其中。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馬氏最後一次漫步在小院中,這個小院曾經記載了她與皇甫規那段動人的往年之戀,她準備帶著這最珍貴的回憶離開親人,離開人世。使者又一次催她出發,馬氏懷著一腔寧可玉碎的決心,在迎親團的簇擁下,登上了東去的鳳車。
董卓怎麼也沒想到馬氏會以這樣的服飾儀容來見他,更沒想到一見麵,這位美婦人就會長跪不起,哀哭不已。盡管如此,董卓仍是被馬氏那蓬頭垢麵掩飾下的眼裏容顏所吸引,也為她粗服破衣包裹著的窈窕身段所打動,掛滿淚水的臉龐更顯得楚楚動人,我見猶憐,此刻,董卓恨不得一把將馬氏摟過來。
董卓隻顧著色迷迷地打量著馬氏,至於她哭訴哀求些什麼,董卓一點也沒有聽清。董卓第一次如此耐心地安撫一個女子,說了許多嫁給他的好處,可是馬氏依舊哭泣,全然不理會董卓的勸解。為了使這位婦人回心轉意,也為了實現青年時代的一個夢,董卓破天荒地說了許多動人的情話。可是馬氏絲毫不領這份情,任董卓口吐蓮花,任董卓口幹舌燥,馬氏高低不點頭。
見口說無用,董卓就動手硬來了。可還沒等他抱住馬氏,那婦人卻騰地站立起來,冷峻的俏臉上掛著淚珠,怒聲道:“太師,請放自重些。”說著閃開董卓撲過來的身軀,又嗔斥道:“若再無禮,未亡人將觸柱而死。”
大為掃興的董卓怒火中燒,紫漲著臉怒吼道:“好一個不識抬舉之婆娘,汝這不怕死乎?來人啊,將刀架在這個賤人脖頸之上,看她是否還如此嘴硬否?”但是,當真是兩把刀架在馬氏脖頸之上後,她臉色依然不改,雙目倒豎,兩道目光如利劍般直射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