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豹請令出戰,陳登出聲阻攔,陶謙心中頓時沒了主張,不知道該聽誰的。這時,糜竺道:“竺讚同曹將軍的意見,畢竟敵方先鋒程普、韓當隻有三萬軍隊,主公不如先派曹將軍亦領軍三萬出戰,同時準備守城器械,若是曹將軍戰不利,我等再堅守城池處求救不遲。至於主公以徐州百姓為重,欲獻徐州以為消弭徐州戰火,實誤也,袁術與公孫瓚皆賊子也,縱然主公肯讓徐州,焉知二賊之間不會再有一場血戰,如此徐州災禍依然難免,倒不如傾盡徐州之力,退去二賊之兵,以振徐州軍威,使得袁術與公孫瓚,甚至於其餘諸侯皆不敢望向徐州也。”
陳珪搖了搖頭道:“程普與韓當皆是昔日孫堅手下猛將,此次乃又為投靠袁術之第一次出征,士氣正旺,我軍此番出戰正中其下懷。以老夫之計,應該以城郭之易守難攻而堅守不戰,待其銳氣減退,再行出兵擊之,則可大獲全勝也。”
曹豹笑道:“老先生過於謹慎也,程普與韓當是昔日孫堅手下猛將不錯,然孫策率之投靠袁術,乃為劉繇所逼,非是真心投奔。是以,孫堅舊部與袁術之間並非一心,自然也就不可能全心全意為其開疆擴土,畢竟袁術勢力越強,孫策日後脫離袁術也就越難。紀靈雖為袁術上將,卻非帥才,竟然以程普與韓當為先鋒,豈能不招致大敗乎?”
糜竺頗有謀略,曹豹乃徐州第一名將,二人素來受到陶謙重用,其地位和陳登的地位幾乎相差無疑,雖然糜竺隻是一個富商,曹豹隻是一個因戰功而累至將軍之老兵,而陳登卻是徐州士大夫的頭頭。聽了糜竺與曹豹之言,陶謙大喜,再無猶豫,於是便和曹豹一起領軍三萬出戰,迎擊程普與韓當的先頭部隊,同時命令其他將領準備守城器械。
陶謙、曹豹引兵出迎,隻見對方軍馬已經列成陣勢,程普提著蛇矛,縱馬上前,大聲喝道:“陶公,眼下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各地紛爭。陶公擁有一州之地,卻無守成之能也,今我主應廣陵太守公孫瓚之請,合取徐州,乃順天成意也。若是陶公不願徐州百姓遭於戰火之亂,當可舉城相投,我主曾有言,若是陶謙肯如此,定會看在昔日十四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情,得保陶公一門安然無恙哉。”
曹豹躍馬提槍,衝上前去,大聲喝道:“袁術兒與公孫賊子,不經聖旨,便兵徐州,此與造反有何區別。我主陶公恩澤徐州,已有多年,早就深得民心,汝等雖有二十萬大軍,但我徐州旦夕便有雄兵百萬,何懼爾等。來來來,程普,與吾大戰三百回合,且教汝不敢覷徐州也。”
箕關大戰,程普等諸將皆是在場,自然是目睹了曹豹竟然能同西涼悍將華雄大戰六十回合,是以此次兵徐州,程普與韓當便將曹豹當做了頭號大敵。尤其是韓當,當日差點殞命在箕關之下,對於能與華雄大戰六十回合的曹豹更是不敢覷。也正是這個原因,二將來到之後,本該是副先鋒出陣挑戰,卻因為韓當心中之怯,就由主先鋒程普出來挑戰。
這程普也是孫堅手下第一悍將,一柄蛇矛曾為孫堅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武力並不在曹豹之下。是以,這一場大戰,絕對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二將大戰了五六十回合也不分勝負。
韓當見狀,瞅瞅對方陣中再無大將,於是便揮舞著大刀,縱馬上前,大喝道:“徐州第一名將,果然名不虛傳,仲德,吾來助汝一臂之力。”
程普聞言,雙眉一皺,顯然是對韓當這時候出手有些不滿,此刻雙方已經大戰了六十回合,氣力消耗不少,而韓當卻是新力軍,加之以二敵曹豹必敗無疑。
曹豹雖然是徐州第一猛將,畢竟已經年近五十,如何會是程普與韓當聯手之敵,交手不到四十回合,被韓當一刀劈在了腹上。也是曹豹久經沙場,命不該絕,在驚痛之下,將手中鋼槍向韓當全力擲去,然後拍馬回陣。韓當撥開曹豹的鋼槍,便已追趕不上,急忙令旗一揮,掩軍衝殺,程普與韓當二人更是威不可擋,徐州兵大敗,退回城中的隻有兩萬餘人,戰就傷亡四千餘人。
陶謙入城,讓人趕緊救治曹豹,然後與眾人計議道:“袁軍勢大,更有程普、韓當如此猛將,徐州非其敵手,還是堅守不出方是上策。另外,還要派人四處求救,方能保徐州無虞,眼下可以求救的,隻有冀南袁紹與青州孔融,不知該向何處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