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陳?曋??(1 / 3)

;

第二百三十五章陳珪之怒

陶應首先道:“父親,以孩兒來看,莫不如向兗州曹操求救,曹操兵多將廣,可敵袁術。不久前,二袁進犯兗州,與曹操已然結仇,若是父親許之以足夠糧草,曹操必然會發兵救援徐州。”陶應的話音一落,陳登和糜竺都用一種“你傻呀”的目光看向陶應,曹操之父曹嵩在徐州被殺,而且是被張闓所殺,至今陶謙還無法證明自己與這件事情沒有關係,試想曹操如何會出兵相救一個可能是殺父仇人的人呢。再者,曹操此人的野心不在袁術與公孫瓚之下,到時候,非但救不了徐州之厄,隻怕還會再引狼入室。

陶商知道此事,聽到陶應如此說,頓時喜上眉梢,連忙在陶謙跟前顯露,並順手打擊已下陶應,說道:“父親萬不可,曹操之父在徐州被殺,父親至今未能找到張闓,若是曹操進兵之後,謊稱在徐州境內發現證據,父親將何以對之?”

陶應剛才隻是脫口說出,並沒有如何深思,被陶商如此一駁,知道自己說了傻話,臉上一紅,便不再言語,換成平時早就出言反擊了。其實,陶應也是想反駁的,理由就是曹操早已知道曹嵩被殺之事並非是出自陶謙之手。

陶應為何會有這個念頭呢,難道是猜測的嗎?當然不是,而是另有故事。

曹操因二袁進犯,不得不與徐州結盟,但曹操卻並非忘記了殺父之仇。隻是,曹操明著不能出兵,卻開始搞一些小伎倆,便是利用陶謙的二子爭風,各自尋找外援,曹操便趁機結交了陶應,許之幫助陶應奪得徐州牧的地位。曹操根據陶應好色的弱點,多送美女給他,其中有些美女便是曹操安插在陶應身邊的奸細,然而陶應並不知情,反對曹操感恩戴德。

這次陶謙提出外出求援,以解徐州之危,陶應便立即想到了曹操,更是簡單以為一旦曹操兵到,退了袁術與公孫瓚的大軍,曹操便會扶植自己登上徐州牧的寶座,陶應便將此次徐州危急作為了是自己奪取徐州牧之位的絕好機會,隻是他腦子太過於簡單,一句話就被所有人當成了傻瓜。

陶謙對於陶商反駁陶應之言甚是同意,微微頜首,問道:“商兒以為應向何人求援為佳?”

陶謙的這一句話讓陶商感動得一塌糊塗,從小到大,陶謙從來沒有向他詢問過意見,今日這一問,陶商認為看來他自己在陶謙心中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弟弟陶應。陶商連忙道:“孩兒以為冀……冀南袁紹可以解徐州之危。”由於激動,陶商說話竟然有點結巴。

陶謙繼續問道:“商兒為何如此肯定?”

“父親,袁紹占據冀南,此乃富庶之地,手下更有大軍二十萬,且有張郃、方悅、韓猛、高覽諸將,勇冠三軍;田豐、沮授、許攸、郭圖等名士,更是天下少有的智者,是以孩兒以為袁紹隻要出兵必然能夠使曹操退兵,此其一。其二,袁紹乃是袁術之兄,乃袁門長子,袁術素來唯袁紹之言是從也,上一次二袁夾擊兗州,便可見一斑。”這一次,陶商已經穩定住了情緒,一句話一氣嗬成。

陳登畢竟是陶應一陣營的,此刻陶商得勢,陳登自然不能袖手旁觀,說道:“登以為求救於袁紹之途不可取也。”

陶謙“哦”了一聲,急忙問道:“元龍速速講來。”

陳登道:“其冀南之地在兗州之北,青州之西,與徐州並不接壤,即便袁紹肯發兵相救,試問其曹操或者劉備會給其借道嗎?即便此二人同意借道,袁紹又是否敢借道,難道他就不怕有來道而無回道也?其二,袁紹與袁術雖然是兄弟,然其關係並不和睦,袁紹為長,卻是庶出,袁術為幼,卻是嫡出,袁紹素以袁家家主自居,但是袁術卻並不服氣,此次袁術出兵圖謀徐州,若是袁紹阻攔,袁術必然以為袁紹不願其強大也,如何肯聽其言而退兵乎?”

陶應問道:“青州牧不是孔融嗎,袁紹出兵為何要向劉備借道?”

陶應的這個問題一出,眾人又是給了他一個“你傻呀”的目光,陶謙更是暗歎,看來這個小兒子確實不成大器,於眼下時局絲毫沒有了解,長子陶商雖然有青州之敗,卻也能說出幾句中的之言來。

陳登更是無奈,誰讓他選中輔佐陶應了呢,隻能耐著性子回答道:“青州牧雖然明是孔融,實則是燕王劉備也,個中情形,我方斥候也未能探查清楚,以登之猜測,可能是劉備趁出兵青州之際,將青州軍權控製在手中。”

糜竺道:“元龍之言甚是,竺也有此想,其雖然也是野心勃勃,卻也是愛民如子之人,名聲頗佳,既然求救袁紹之路不通,倒不如北上幽州,求救於劉備。”

陶商聽了,心中一動,說道:“父親,既然如此,倒也不如父親書信兩封,分別派人送到劉備與袁紹處,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之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