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表再次派出使者索要南陽,但袁術仍是找借口賴著南陽不還,甚至於在南陽布下了重兵,以防劉表興兵來奪。劉表得知之後,又怒又後悔,怒的是袁術竟然如此不要臉皮,死賴著南陽郡不放,後悔的是當初沒有聽從蒯良的建議,直接發兵攻取。當時袁術新得豫州,民心不穩,一旦劉表興兵奪取南陽,袁術必不能敵,但是劉表卻因為袁紹的關係而有所猶豫,眼下袁術在豫州立住了腳跟,再加上富庶的汝南之地,劉表若是不傾盡荊州之力不敢確定能否一戰而勝袁術,何況當初孫堅路過荊州的時候,受過劉表的攔截,二者結下深仇大恨,劉表可不敢保證在他與袁術兩軍膠著的時候,孫堅會突然撲過來咬上一口,那畢竟是一隻江東猛虎。
袁紹畢竟與自己有著兄弟之情,袁術雖然惱怒,卻也隻能作罷,但是對於劉表,袁術就不那麼客氣了。在楊弘的建議下,袁術遣人攜自己的親筆信見孫堅,令其討伐劉表,信上大概是這樣寫的:上一次劉表半路攔截,其實是我兄長袁本初的主意,這一次袁本初又與劉表私下商議,打算出兵江東。汝可馬上興兵討伐劉表,吾在這邊為汝牽製住袁本初,這樣則兩次仇恨都可報。汝得荊州,吾取冀州,日後南北呼應,切不可遲誤。
孫堅看過之後,勃然大怒道:“劉表那廝,昔日曾派兵擋住我軍之歸路,今日若不乘機報仇雪恨,豈為大丈夫也,更要等到何年何月?”於是孫堅便聚集帳下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商議。
程普在孫堅手下的大將之中,是最有謀略的,看過書信之後勸道:“主公,袁術向來多詐,此信未可全信,當年討伐董卓之時,若非其拒不供糧,焉有我軍箕關之敗也,其必然不會真心相助。”
孫堅不以為然道:“吾本來就打算報仇,豈能指望袁術小人相助?”
帳下諸將本來就知孫堅的脾氣,見程普尚且勸不下來,於是也都不再多言。於是孫堅便命令黃蓋先來到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準備不日興師。劉表一直關注著孫堅的舉動,是以孫堅這邊剛一有動靜,就被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
雖然劉表提前知道了孫堅的動向,卻是難以阻擋孫堅的大軍,尤其是孫堅作戰驍勇,使得豫章大軍士氣高漲,伐劉之戰竟然是異常的順利,沿江西上,一直打到襄陽城下,劉表數戰數敗,幾乎不能抵擋,眼看襄陽城就要被孫堅攻下。但是,就在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孫堅伐劉最終半途而廢,孫堅更是差點亡命襄陽城下。
劉表驚慌失措,召集手下文武,準備放棄襄陽郡,將治所南遷。
蒯越對劉表說:“主公勿慮,屬下夜觀天象,見一將星搖搖欲墜,根據時空判斷,應該是孫堅。袁紹向來與主公結盟,此刻袁紹新得冀南五郡,實力大增,主公可立即寫信給袁紹,請其率軍來救,內外夾攻,必可大破孫堅,以絕後患。”
劉表喜道:“異度之言正合我意。”於是,劉表立即書信一封,問手下諸將道:“誰敢突圍而出?”健將呂公應聲願往。
蒯越道:“眼下孫堅大軍將襄陽城團團圍困,突圍已是不易,汝敢於請命,足見忠勇,吾有一計,隻要汝照吾之計策行事,定保無虞。汝率領五百騎兵,其中多有能射者,趁孫堅軍不備,一股氣衝出陣去,然後便徑直奔向峴山。孫堅脾氣急爆,更知汝等定是出城求援,必然引軍來趕,到時汝可分一百人上山,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弓弩,伏於林中,發現有追兵到來時,不可直走,可盤旋曲折,引到他們來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若是能夠取勝,汝便放起連珠號炮,城中自有大軍出來接應,拖住孫堅大軍,汝等便可速速離去。良昨夜夜觀天象,知今夜月不甚明,汝等黃昏便可出城。”
呂公領了計策,拴束軍馬,等到黃昏時分,果然天上無月,呂公信心倍增,便偷偷開了東門,引兵出城。果然,孫堅軍並不曾防備,被呂公率兵一下子就突破了孫堅的軍營,向峴山方向而去。孫堅在帳中聽到喊殺聲,急忙披甲上馬,帶了三十餘騎出營來看時,軍士已經來報說:“有一彪人馬殺將出來,往峴山而去。”孫堅勃然大怒,來不及不會諸將,隻引三十餘騎趕來。
呂公來到峴山,便按照蒯越的吩咐,已在山林叢雜去處,做好了上下埋伏,他則是率領一百人佯裝在後麵,隻等孫堅來到。
孫堅馬快,單騎獨來,發現呂公的一百軍隊,以為敵軍不過百人,於是便不等大隊人馬趕到,便大叫一聲:“敵將休走。”呂公回頭看到隻有孫堅一人,便勒馬來戰孫堅,交馬隻是幾個回合,呂公被殺得渾身出汗,急忙敗走,閃入山路去。正在這時,孫堅身後三十騎已到,其中一騎和孫堅的裝束一模一樣,孫堅便令他急追而去,其他人馬隨後跟進,孫堅自己則快馬趕回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