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司馬懿二分雄兵 陸伯言一取新城(2 / 3)

司馬昭曰:“朝中新定,多有虎狼之臣,父親不可輕離,吾願與兄長各引一軍,分拒吳蜀。”

懿凝眉思量,搖頭道:“陸遜之才,非比尋常。若彼得南陽,西可顧洛陽,東可襲許都,不宜托大。”語未落,一人笑曰:“陸伯言攻南陽,定有來無回;若太尉守南陽,魏之危亡不遠矣。”

言出驚人,眾等急視之,乃掾吏鄧艾。

昭不解其意,欲喝斥。

懿素知鄧艾才兼文武,故以目止之,轉頭問曰:“士載何出此言?”

鄧艾上前稟道:“南陽雖重,不比新城,若出一軍向東,斷吳兵歸路,則賊等孤軍深入,不戰自潰。陸遜通謀曉略,吾料彼深知其中厲害,必會先取新城以防上庸,固其糧道,而後北進。新野之舉,乃迷惑吾等耳目,不可輕信。”

眾人恍然大悟。

司馬昭聽罷喜道:“士載所言極是,某恰才無禮,險失計較。不知公可有良謀解之。”

鄧艾道:“此去新城千裏之遙,若發兵去救,大軍繁冗難行,必錯過良機。然新城經營甚固,太守戴陵勇烈多智,十數日之內新城可保無虞,臣願訖兵符,匹馬前往,調周邊各軍,以度其安危。”

司馬懿大喜,曰:“士載奇才也,公助子尚(司馬昭的字),拒東吳大軍,吾心可安。吾即刻寫表請奏,就令子尚引大軍至南陽拒新野之兵,助汝計成,待陸遜揮兵西進之時,子尚可出大軍南下,以為援應,則可報襄樊之仇。西蜀諸葛孔明吾當親提大軍敵之。”

眾人再勸,欲留司馬懿於朝中,懿隻是不肯,顧眾人道:“大軍在吾掌握,何人敢動?”當下入宮請辭,魏主立準。

不日,司馬昭引軍五萬,至南陽防備;司馬懿並上將百員,點兵十五萬,浩蕩奔西涼而來;司馬師殿前領職,加封衛將軍,總攝朝政;又有鄧艾拜為伏波將軍,領了兵符,得司馬懿密計,星夜奔新城而去。

且說東吳朱桓,授大都督陸遜叮囑,秘密殺奔新城。軍馬突至城下,先鋒太史亨躍馬衝來。

城上守軍,忽見許多吳兵,驚恐呼叫,慌忙拉起吊橋,緊閉城門,有不及入城者,盡被東吳兵將擒住。

亨揮軍廝殺,城上箭雨齊發,吳軍衝突不得,亨急令退兵百步,遂在陣前討敵。

魏兵早報太守戴陵,陵大驚,曰:“如何吳軍如此神速,吾等竟不知消息。”不及衣甲,登城來看,遠望見吳軍陣後,煙塵漫天,卻是朱桓引大軍趕來。不遺時,就將新城圍得鐵桶相似。

城下朱桓高叫:“戴陵早降,免受刀斧屠戮。”

陵一邊急令軍士準備守城器械,一邊在垛口喝曰:“吾等身為魏臣,誓死不降。”

桓大怒,把劍一指,吳軍四麵攻城。

戴陵衣甲恰待穿齊,各處飛報危機。陵大怒,提劍上城督軍,恰有一兵卒畏懼吳軍凶猛,正欲退卻,陵揮劍斬之,即提頭站於高處,喝曰:“如有退卻者,禍亂軍心者,有同此賊。”

言未已,城下亂箭射來,正中左臂,陵大叫一聲跌將下來。侍衛上前搶扶,陵推開眾人,折箭而誓,曰:“吾誓與新城共存亡,賊兵不退,衣甲不解。”陵傷口血流甚急,然隻在衣外勉強包紮。

眾軍見此狀,盡皆駭然,舍死守住城頭。

朱桓見久攻不下,心內焦急,親自擂鼓以壯聲威,吳軍士氣大振,喊殺震天。

新城準備不及,城上滾木礌石,看看殆盡,陵就令軍卒拆毀房屋取木搬石,充作城防之用,又急征民夫壯勇數千,幫助守城。

如此兩軍相持,轉眼數日,新城麵目全非,傷亡無數,戴陵命人通報消息,奈何四下吳軍盯防甚緊,屢次衝突不出,陵心如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