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朱桓在陸遜麵前立下軍令狀,十日之內必取新城,看看數日早過,桓急召太史亨計議,曰:“今新城太守戴陵忘死守城,若拖延日久,恐走漏消息,待彼援軍趕來,吾等危矣,似此如之奈何?”
亨曰:“今日陣前,某觀城上守軍多為民夫,想是魏兵已是強弩之末,勉做掙紮,今晚可令三軍飽餐早睡,來日某領大軍伏於南門,將軍率一軍佯攻北門,引其注意,待彼慌亂時,吾即揮軍攻城,則新城一鼓可下。”
桓大喜曰:“小將軍妙計。”計議已定,桓令三軍養精蓄銳,來日攻城。
夜晚星稀雲密,忽吳軍營寨之外,喊殺震天。
桓大驚而起,隻道新城守軍突圍,急奔出帳外,見營外四麵黑影重重,不知何處殺來許多軍馬,奪營毀寨,放火焚燒,桓慌忙上馬迎戰,正見魏軍一將殺的凶猛,桓喝曰:“來將通名。”
那人催馬答道:“某乃鄧艾。”也不多言,抬手一刀,望朱桓砍來。
桓大驚,與之交戰,不數合,慌張間,不能力敵。桓撥馬便走,背後鄧艾緊追不舍。
忽斜刺裏,一彪軍馬殺出,攔住追兵,為首大將太史亨,桓疾呼曰:“小將軍救我。”亨橫槍立馬,阻住鄧艾,喝曰:“修傷吾家都督。”言畢,挺槍殺來,艾絲毫不懼,二將戰在一處。
正說新城守軍,見城下東吳營寨大亂,正欲通報,戴陵早趕來城頭查探,忽一將殺至城下,向上高喝曰:“城上魏兵聽著,某乃上庸太守胡烈,速去通知戴將軍前來相見。”
戴陵失聲叫曰:“玄武兄,某在此處,天幸仁兄率軍來救。”
胡烈呼道:“將軍勿憂,日前鄧艾將軍持兵符來見,令某來援。將軍可整軍馬,裏應外合,殺退賊兵。”言畢,又引軍翻身殺回。
城內魏兵聞上庸兵馬來救,盡皆歡喜。
戴陵急令兵卒開城殺出,兩下軍馬分頭衝入吳寨,吳軍大亂。
太史亨急戰鄧艾,不分上下,見大勢已去,虛晃一槍,轉馬護住朱桓,引敗軍望襄陽逃去。
艾引軍隨後掩殺,大獲全勝,繳獲良多,追出十數裏,方始收兵。戴陵接住鄧艾,叩首拜於馬前,曰:“將軍救命之恩,永世難忘,新城軍卒百姓,在此謝過將軍。”
艾趕忙下馬扶起,曰:“都是一家之事,何苦見外。將軍舍命保新城不失,乃是大功。”於是三將合兵一處,歡喜入城。因鄧艾身持兵符,大小事宜皆由艾主持。
艾遂下令,大賞三軍,撫恤百姓,城外又放出探馬,注意東吳動靜,新城各處方漸漸安定。不日,胡烈自引軍歸上庸,鄧艾寫表奏明司馬昭,長遠計議。
卻說朱桓、太史亨引數千敗軍,逃歸襄陽。陸遜聞訊大驚,曰:“不料曹魏朝中,有如此奇才,鄧艾看破吾之算計,非比尋常。”
二將帳前請罪,遜曰:“罪不歸二位將軍,是吾大意。”
各將憤怒,勸遜引大軍,殺入新城,為二將報仇,遜謂眾人,曰:“今司馬昭大軍駐於南陽,必懷南窺之心,又鄧艾破吾計策,士氣正旺,應從長計議。”
於詮不服,叫曰:“量一小兒,有何能耐?隻是弄巧罷了,都督何故如此小心?”
遜笑曰:“新城之地早晚必取,將軍不用心急,可先觀曹魏動靜,再做計議,吾自有主張。”眾將乃退。
遜好言勸慰朱桓、太史亨,一麵寫表奏明吳主孫權,一麵使人打探西涼戰事,心中思量定計。
正是:巧計安排布羅網,智謀運籌破天機。
畢竟不知陸遜如何決斷,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