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禮儀繁多,而主公自然得體,此道勝;袁紹以逆臣身份一統河北,而主公卻迎奉天子,以匡扶漢室之名號令天下,這是義勝;袁紹對待豪強過於寬縱,不能整治危局,而主公對豪強剛硬相濟,軟硬兼施,使上下服從,此是治勝;袁紹內寬外忌,任人唯親,而主公寬宏大量,唯才是舉,不論親疏,用人不疑,這是度勝;袁紹多謀少決,見事遲,而主公處事果斷,辦事雷厲風行,又善於隨機應變,這是謀勝;袁紹喜歡高談闊論,過於看重名聲,隻樂於招攬名聲顯赫之人,而主公誠心待士,不慕虛榮,願意重用正直或有遠見之人,此是德勝;袁紹隻有親眼看見百姓饑寒交迫,才會替他們擔憂,若沒有看見,則不會放在心上,而主公小事會疏忽,大事卻不會,無論是看見還是沒看見,都會給百姓恩賜,最終使您的聲望高於袁紹,這是仁勝;袁紹手下將官經常內鬥,爭權奪利,而主公以道德約束手下,使眾人團結一心,這是明勝;袁紹不明是非,不辯忠奸,而主公明辨是非,對遵紀守法之君子用禮,對作奸犯科之徒則用刑,賞罰分明,這是文勝;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用兵要領,而主公善於以少克多,用兵如神,為將士擁戴,這是武勝。”
郭嘉又道:“主公有此十勝,擊敗袁紹,並非難事。”
曹操撚須笑道:“奉孝謬讚,叫孤如何承受得起?”又問賈詡和荀攸:“二位有何高見?”
賈詡道:“主公英明果斷,有勇有謀,且善於用人,這些都不是袁紹能比的。”
荀攸道:“文和先生此言甚當。主公可放心起兵,迎戰來犯之敵。”
曹操笑道:“孤知袁紹為人,誌大才疏,色厲膽薄,妒賢嫉能,缺少威信。兵多卻不善調度,將領驕橫卻沒有統一的指揮。土地雖廣,糧草雖多,卻都是替孤準備的。”
又道:“孤決意起兵對抗袁紹,議和之事,休得再提!”
孔融聽罷,默然不語。
曹操又問:“袁紹大軍即將到來,孤該如何應對?”
曹昂道:“父親可讓臧宣高、孫仲台等人引本部軍馬往攻青州諸郡縣,牽製袁紹側翼。自引大部人馬攻打黎陽,來個先發製人,順便探查袁軍在黃河邊的堡壘虛實,然後退回官渡固守。”
“正合孤意。”曹操一臉讚許地望了望兒子。
曹昂又道:“汝南郡是袁紹老家,那裏有許多袁家的親戚朋友和門生故吏,皆擁私兵,暗通袁紹,要與我家為敵。為解後顧之憂,父親可派一人前往汝南當太守,並會合李文達等人,將潛在境內的袁家黨羽鏟除,然後整軍備戰,防範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
“善!”曹操道,“我兒覺得孤派誰去汝南合適?”
“滿伯寧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既善理政又會治軍。父親可讓他去。”
曹操尋思片刻,道:“甚好,孤下午就向天子上表,請封滿寵為汝南太守。”
又對荀彧道:“孤明日就引三萬人馬往攻黎陽,許都就交給文若鎮守。”
荀彧又搖了搖羽扇:“明公放心前去,休要擔心後方安全。”又道:“黎陽城高壕深,主公若能趕在袁紹趕來之前拿下此城最好,如果拿不下來,也不要勉強,可速速回師布防。此戰我們的目的,隻是為了探敵虛實,並非為奪城占地。”
“孤知道。”曹操又和荀彧商量了一下出征兵力配置等事項,然後讓眾人都散了。
曹昂送走荀彧等人,又別了父親,在王雙等數名侍衛的保護下騎白雲馬離了司空府,前往許縣縣衙看望滿寵。
他趕到縣衙,見許多平民百姓聚集在大堂門前,並伸著脖子朝裏麵看。
曹昂頓覺奇怪,下了馬來,走到衙門前,朝裏麵張望。
隻見滿寵頭戴進賢冠,身穿官袍,穩坐公案後麵。
公案前麵台階上,放著一件血衣和一把匕首。
堂下兩側,各有數名衙役手持殺威棒,昂然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