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以慮氣誌休懿,武略夙昭,必能為國佐定大業,故授以上將之位,顯以殊特之榮,寵以兵馬之勢,委以偏方之任。外欲威振敵虜,厭難萬裏,內欲鎮撫遠近,慰恤將士,誠慮建功立事竭命之秋也。慮其內脩文德,外經武訓,持盈若衝,則滿而不溢。敬慎乃心,無忝所受。
人物之孫和
字:子孝
官職:太子
諡號:文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權,母:王,妻:張,子:孫皓、孫德、孫謙、孫俊
曆史年表:
年十四,為置宮衛,使中書令闞澤教以書藝。好學下士,甚見稱述。
赤烏五年,立為太子,時年十九。闞澤為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皆從容侍從。
孫權徙和於故鄣,群司坐諫誅放者十數。
太元二年正月,封和為南陽王,遣之長沙。
太元二年四月,權薨,諸葛恪秉政。恪被誅,孫峻因此奪和璽綬,徙新都,又遣使者賜死。和與妃張辭別,張曰:“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亦自殺,舉邦傷焉。
曆史評價:
陳壽:和有好善之姿,規自砥礪,或短命早終,或不得其死,哀哉!
人物之孫霸
字:子威
官職:魯王
家庭成員:父:孫權,子:孫基、孫壹
人物傳記:
霸為魯王,寵愛崇特,與和無殊。頃之,和、霸不穆之聲聞於權耳,權禁斷往來,假以精學。時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陰共附霸,圖危太子。譖毀既行,太子以敗,霸亦賜死。
曆史評價:
陳壽:霸以庶幹適。
人物之孫奮
字:子揚
官職:齊王
家庭成員:父:孫權,母:仲姬
曆史年表:
太元二年,立為齊王,居武昌。
權薨,太傅諸葛恪不欲諸王處江濱兵馬之地,徙奮於豫章。奮怒,不從命,又數越法度。恪上箋,奮得箋懼,遂移南昌,遊獵彌甚,官屬不堪命。
及恪誅,奮下住蕪湖,欲至建業觀變。傅相謝慈等諫奮,奮殺之。
建衡二年,孫皓左夫人王氏卒。皓哀念過甚,朝夕哭臨,數月不出,由是民間或謂皓死,訛言奮與上虞侯奉當有立者。奮母仲姬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疑其或然,掃除墳塋。皓聞之,車裂俊,夷三族,誅奮及其五子,國除。
曆史評價:
陳壽: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奮之誅夷,橫遇飛禍矣。
人物之賀齊
字:公苗
時間:?——227
籍貫:揚州會稽山陰(今江蘇紹興)
官職:後將軍徐州牧山陰侯
家庭成員:子:賀達,弟:賀景
人物簡介:
賀齊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戰鬥中立有大功,深受孫權器重。後來在與魏國的多次邊境爭鬥中也屢立戰功,官至後將軍,並領徐州牧。
曆史評價:
陳壽:①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②齊性奢綺,尤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鏤,青蓋絳襜,幹櫓戈矛,葩瓜文畫,弓弩矢箭,鹹取上材,蒙衝鬥艦之屬,望之若山。
人物之全琮
字:子璜
時間:?——249
籍貫:揚州吳郡錢唐(今浙江杭州)
官職:右大司馬左軍師徐州牧錢唐侯
家庭成員:父:全柔,子:全緒、全懌
人物傳記:
時中州士人避亂至南方,依從全琮而居者數以百計,全琮輒爾傾家財以給濟,貧富與共,於是遠近顯名。後孫權以全琮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命其討山越。全琮募得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遷偏將軍。黃武元年,魏國使曹休領舟軍大出洞口,孫權使呂範督諸將相拒,全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並與徐盛擊破敵兵,殺魏將尹盧。因功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不久又與陸遜合擊曹休於石亭。孫權分丹楊、吳郡、會稽三郡險地為東安郡,以全琮領太守。全琮至時,明於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收得萬餘人。後遷衛將軍、左護軍、徐州牧,尚公主孫魯班,自此一門顯貴。赤烏九年遷右大司馬、左軍師。十二年逝世。
曆史評價:
龐統: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陳壽:①全琮有當世之才,貴重於時,然不檢奸子,獲譏毀名雲。②琮既親重,宗族子弟並蒙寵貴,賜累千金,然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
裴鬆之:琮輒散父財,誠非子道,然士類縣命,憂在朝夕,權其輕重,以先人急,斯亦馮暖市義、汲黯振救之類。
《吳書》:琮為將甚勇決,當敵臨難,奮不顧身。及作督帥,養威持重,每禦軍,常任計策,不營小利。
孫登:全琮忠於為國,通達治體。
人物之呂岱
字:定公
籍貫:廣陵海陵
官職:大司馬
家庭成員:子:呂凱
曆史年表:
少為郡縣吏,避亂南渡。
孫權統事,岱詣幕府,出守吳丞。權親斷諸縣倉庫及囚係,長丞皆見,岱處法應問,甚稱權意,召署錄事,出補餘姚長,召募精健,得千餘人。
會稽東冶五縣賊呂合、秦狼等為亂,權以岱為督軍校尉,與將軍蔣欽等將兵討之,遂禽合、狼,五縣平定,拜昭信中郎將。
建安二十年,督孫茂等十將從取長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縣吏共入陰山城,合眾拒岱,岱攻圍,即降,三郡克定。權留岱鎮長沙。安成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首尾關羽,複為反亂。碭據攸縣,龍在醴陵。權遣橫江將軍魯肅攻攸,碭得突走。岱攻醴陵,遂禽斬龍,遷廬陵太守。
延康元年,代步騭為交州刺史。遷安南將軍,假節,封都鄉侯。
黃龍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還屯長沙漚口。
嘉禾三年,權令岱領潘璋士眾,屯陸口,後徙蒲圻。
潘濬卒,岱代濬領荊州文書,與陸遜並在武昌,故督蒲圻。
孫亮即位,拜大司馬。
太平元年,年九十六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體素精勤,躬親王事。②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呂岱清恪在公。
張承: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則足下與陸子也。忠勤相先,勞謙相讓,功以權成,化與道合,君子歎其德,小人悅其美。加以文書鞅掌,賓客終日,罷不舍事,勞不言倦,又知上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過廉頗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禮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盡此美耶。
人物之周魴
字:子魚
籍貫:吳郡陽羨
官職:裨將軍
家庭成員:子:周處
功績:計賺曹爽而斷發,石亭破曹休
曆史評價:
陳壽:①魴在郡十三年賞善罰惡,威恩並行。②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周魴譎略多奇.
人物之鍾離牧
字:子幹
籍貫:會稽山陰
官職:濡須督
家庭成員:父:鍾離緒,兄:鍾離駰,子:鍾離禕、鍾離盛
曆史年表:
少爰居永興,躬自墾田,種稻二十餘畝。
赤烏五年,從郎中補太子輔義都尉,遷南海太守。還為丞相長史,轉司直,遷中書令。會建安、鄱陽、新都三郡山民作亂,出牧為監軍使者,討平之。賊帥黃亂、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封秦亭侯,拜越騎校尉。
永安六年,蜀並於魏,武陵五谿夷與蜀接界,時論懼其叛亂,乃以牧為平魏將軍,領武陵太守,往之郡。
是時劉氏連和,諸夷率化,今既無往日之援,而郭純已據遷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見其利也。”牧曰:“非常之事,何得循舊?”即率所領,晨夜進道,緣山險行,垂二千裏,從塞上,斬惡民懷異心者魁帥百餘人及其支黨凡千餘級,純等散,五谿平。遷公安督、揚武將軍,封都鄉侯,徙濡須督。複以前將軍假節,領武陵太守。卒官。
曆史評價:
羊?:鍾離子幹吾昔知之不熟,定見其在南海,威恩部伍,智勇分明,加操行清純,有古人之風。
陳壽: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鍾離牧蹈長者之規.
人物之陸遜(本名議)
字:伯言
時間:183—245(壽63)
容貌:身長八尺麵如美玉
籍貫:揚州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
官職:丞相
諡號:昭侯
家庭成員:子:陸延、陸抗
曆史年表:
少孤,為從祖康綱紀門戶。
年二十一,曆東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年旱,開倉濟民,督農桑。討會稽山越賊帥潘臨、鄱陽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
權配遜策女,數訪世務,遜議以“平山寇叛,取精銳。”權納其策。由虛勢伏兵,破丹楊費棧,安內患,得精卒數萬。
建安二十四年,蒙稱疾瞞關羽,遜代獻驕兵計,軍暗渡取荊州,除撫邊華亭侯。敗詹晏、屈陳鳳。破房陵鄧輔、南鄉郭睦,誘降文布。遷鎮西將軍,封婁侯。陸遜論治荊州“拔人才、未親疏。”權納之。
黃武元年,拜大都督、假節。督軍五萬西陵拒劉,伐謀分兵相機而動。火攻,備軍盡歿;伏兵,遜逸待勞。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吳蜀合,捆以外遜主之,權留璽於遜自裁度。皖縣破曹休,繳獲從輜重。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右都護。輔太子。京外上疏:“寬刑罰、忘過記功,以成王業。阻權偏師取夷州。”公孫淵背盟,權欲征,遜陳弊利“誌行萬裏者,不中道輟;圖四海,匪懷細害大。乞息六師,定中夏。”權納焉。
嘉禾五年,遜協諸葛瑾攻襄陽。信韓扁為敵虜。遜佯攻暗退兵,襲江夏附者眾。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邊害。
嘉禾六年,平吳遽亂,定三郡。遜憂呂壹弄權,陳曲直於權。年少豐,開倉濟民。遜善賭人,昔言以諸葛恪、暨豔、楊竺終敗喪,果應。
赤烏七年,代顧雍為丞相。陳“太子正統,藩正有別,當彼此得所,上下獲安。”叩頭流血。權不納,又累遣使責遜,遜憤恚卒.
曆史評價:
孫權:①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②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
③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呂蒙: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劉備: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孫桓: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度自有方耳。
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曹丕: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步騭:陸遜憂深責重,誌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陳壽::①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誌。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②
遜雖身在外,乃心於國。
裴鬆之:遜慮孫權以退,魏得專力於己,既能張拓形勢,使敵不敢犯,方舟順流,無複怵惕矣,何為複潛遣諸將,奄襲小縣,致令市人駭奔,自相傷害?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違,失律之凶宜應,其祚無三世,及孫而滅,豈此之餘殃哉!
陸機:劉氏之伐,陸公喻之長,其勢然也。
人物之陸抗
字:幼節
籍貫:同陸遜
官職:大司馬
家庭成員:父:陸遜,子:陸晏、陸景、陸玄、陸機、陸雲
人物傳記:
遜死,抗拜建武校尉,率遜眾還葬。明年與恪換屯柴桑,又壽春勝魏,督西陵等地。蜀亡,攻巴東羅憲,無功而返。抗憂國憂民,鞠躬盡瘁。數諫朝堂,厲眾治寡、安治亂,親賢遠宦戒於君。守江陵與晉車騎羊祜英雄相惜;築圍牆退楊肇平西陵降步闡眾。後上疏求敕薛瑩,任人唯賢。又言休養生息,以待時機。鳳皇二年,就拜大司馬、荊州牧。三年夏,病重上疏,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秋天卒。
曆史評價:
陳壽: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習鑿齒:抗見國小主暴,而晉德彌昌,人積兼己之善,而己無固本之規,百姓懷嚴敵之德,闔境有棄主之慮,思所以鎮定民心,緝寧外內,奮其危弱,抗權上國者,莫若親行斯道,以侔其勝。使彼德靡加吾,而此善流聞,歸重邦國,弘明遠風,折衝於枕席之上,校勝於帷幄之內,傾敵而不以甲兵之力,保國而不浚溝池之固,信義感於寇仇,丹懷體於先日。豈設狙詐以危賢,徇己身之私名,貪外物之重我,闇服之而不備者哉!
陸機: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陸公以偏師三萬,北據東坑,深溝高壘,案甲養威。反虜踠跡待戮,而不敢北闚生路,強寇敗績宵遁,喪師大半,分命銳師五千,西禦水軍,東西同捷,獻俘萬計。信哉賢人之謀,豈欺我哉!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陸公沒而潛謀兆,吳釁深而六師駭。
陸凱:抗,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
人物之陸凱
字:敬風
籍貫:同陸遜
官職:左丞相
家庭成員:子:陸禕,弟:陸胤
人物簡介:
吳國左丞相,陸遜的族子。在內政方麵和討伐山越時建立功勳。勸諫暴虐的吳帝孫皓,但是不被采納。
曆史評價:
陳壽:陸凱忠壯質直,皆節梗梗,有大丈夫格業。
人物之是儀(本姓氏)
字:子羽
籍貫:北海營陵
官職:尚書仆射
曆史年表:
依劉繇,避亂江東。繇軍敗,儀徙會稽。
孫權承攝大業,優文徵儀。到見親任,專典機密,拜騎都尉。
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儀陳謝,權令曰:“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舍邪?”
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後封都亭侯,守侍中。欲複授兵,儀自以非材,固辭不受
黃武中,遣儀之皖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入闕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又令教諸公子書學。
大駕東遷,太子登留鎮武昌,使儀輔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諮詢,然後施行。進封都鄉侯。
後從太子還建業,複拜侍中、中執法,平諸官事、領辭訟如舊。
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係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並言聞之,儀獨雲無聞。
蜀相諸葛亮卒,權垂心西州,遣儀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稱意,後拜尚書仆射。
及寢疾,遺令素棺,斂以時服,務從省約,年八十一卒。
曆史評價:
孫權:使人盡如是儀,當安用科法為?
陳壽:①是儀為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②是儀,權之時幹興事業者也。儀清恪貞素,見信任,辟之廣夏,其榱椽之佐乎.
徐眾:①古之建姓,或以所生,或以官號,或以祖名,皆有義體,以明氏族。故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此先王之典也,所以明本重始,彰示功德,子孫不忘也。今離文析字,橫生忌諱,使儀易姓,忘本誣祖,不亦謬哉!教人易姓,從人改族,融既失之,儀又不得也。②是儀以羈旅異方,客仕吳朝,值讒邪殄行,當嚴毅之威,命縣漏刻,禍急危機,不雷同以害人,不苟免以傷義,可謂忠勇公正之士,雖祁奚之免叔向,慶忌之濟硃雲,何以尚之?忠不諂君,勇不懾聳,公不存私,正不黨邪,資此四德,加之以文敏,崇之以謙約,履之以和順,保傅二宮,存身愛名,不亦宜乎!
人物之胡綜
字:偉則
籍貫:汝南固始
官職:侍中
家庭成員:子:胡衝
曆史年表:
少孤,母將避難江東。
孫策領會稽太守,綜年十四,為門下循行,留吳與孫權共讀書。
策薨,權為討虜將軍,以綜為金曹從事,從討黃祖,拜鄂長。
權為車騎將軍,都京,召綜還,為書部
吳將晉宗叛歸魏,魏以宗為蘄春太守,去江數百裏,數為寇害。權使綜與賀齊輕行掩襲,生虜得宗,加建武中郎將。
魏拜權為吳王,封綜為亭侯。
黃武八年夏,黃龍見夏口,於是權稱尊號,因瑞改元。又作黃龍大牙,常在中軍,諸軍進退,視其所向,命綜作賦.
權下都建業,綜為侍中,進封鄉侯.時魏降人或雲魏都督河北振威將軍吳質,頗見猜疑,綜乃偽為質作降文三條
赤烏六年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胡綜,孫權之時幹興事業者也。綜文采才用,見信任,辟之廣夏,其榱椽之佐乎!
②性嗜酒,酒後歡呼極意,或推引杯觴,搏擊左右。權愛其才,弗之責也。
人物之諸葛恪
字:元遜
時間:203------253(壽51)
容貌:長七尺六寸,少須眉,折頞廣額,大口高聲
籍貫:徐州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
官職:太傅
家庭成員:父:諸葛謹,子:諸葛綽、諸葛竦、諸葛建
人物傳記: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子,從小就以才思敏捷、善於應對著稱,曾任丹楊太守,為吳國征得大量兵源。孫亮繼位後,諸葛恪掌握了吳國大權,率軍抵擋了魏國三路進攻,在東興大勝魏軍。此後,諸葛恪開始輕敵,率大軍伐魏,圍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傷慘重,回軍後為掩飾過失,更加獨斷專權。不久,諸葛恪被孫峻聯合吳主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曆史評價:
江表傳:恪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孫權:①藍田生玉,真不虛也.②恪剛很自用
諸葛亮:恪性疏,今使典主糧穀,糧穀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
諸葛謹: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孫盛:恪與胤親厚,約等疏,非常大事,勢應示胤,共謀安危。然恪性強梁,加素侮峻,自不信,故入,豈胤微勸,便為之冒禍乎?
虞喜:夫讬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難也,兼二至而管萬機,能勝之者鮮矣。自非采納群謀,詢於芻蕘,虛己受人,恆若不足,則功名不成,勳績莫著。況呂侯國之先耆,智度經遠,而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見拒,此元遜之疏,乃機神不俱者也。若因十思之義,廣諮當世之務,聞善速於雷動,從諫急於風移,豈得隕首殿堂,死凶豎之刃?世人奇其英辯,造次可觀,而哂呂侯無對為陋,不思安危終始之慮,是樂春藻之繁華,而忘秋實之甘口也。
童謠: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閤.
臧均:恪素性剛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靜邦內,興功暴師,未期三出,虛耗士民,空竭府藏,專擅國憲,廢易由意,假刑劫眾,大小屏息。
孫休:恪盛夏出軍,士卒傷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受讬孤之任,死於豎子之手,不可謂智。
陳壽:諸葛恪才氣幹略,邦人所稱,然驕且吝,周公無觀,況在於恪?矜己陵人,能無敗乎!若躬行所與陸遜及弟融之書,則悔吝不至,何尤禍之有哉?
胡綜: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
人物之滕胤
字:承嗣
籍貫:北海劇
容貌:美容儀、為人白晳、威儀可觀。
官職:都下督
家庭成員;父:滕胄
曆史年表:
權為吳王,追錄舊恩,封胤都亭侯。
弱冠尚公主。
年三十,起家為丹楊太守,徙吳郡、會稽,所在見稱。
太元元年,權寢疾,詣都,留為太常,與諸葛恪等俱受遺詔輔政。
孫亮即位,加衛將軍。
恪將悉眾伐魏,胤諫恪曰:“君以喪代之際,受伊、霍之讬,入安本朝,出摧強敵,名聲振於海內,天下莫不震動,萬姓之心,冀得蒙君而息。今猥以勞役之後,興師出征,民疲力屈,遠主有備。若攻城不克,野略無獲,是喪前勞而招後責也。不如案甲息師,觀隙而動。且兵者大事,事以眾濟,眾苟不悅,君獨安之?”恪曰:“諸雲不可者,皆不見計算,懷居苟安者也,而子複以為然,吾何望焉?夫以曹芳闇劣,而政在私門,彼之臣民,固有離心。今吾因國家之資,藉戰勝之威,則何往而不克哉!”以胤為都下督,掌統留事。胤白日接賓客,夜省文書,或通曉不寐。
曆史評價:
吳書:胤寵任彌高,接士愈勤,表奏書疏,皆自經意,不以委下。
陳壽:滕胤厲脩士操,遵蹈規矩,而孫峻之時猶保其貴,必危之理也。
人物之濮陽興
字:子元
籍貫:陳留人
官職:丞相
家庭成員:父:濮陽逸
曆史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