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①績,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②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人物之劉基
字:敬輿
籍貫:東萊牟平
容貌:姿容美好
官職:光祿勳
家庭成員:父:劉繇,弟:劉鑠、劉尚
曆史年表:
年十四,居繇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孫權愛敬之。
權為驃騎將軍,辟東曹掾,拜輔義校尉、建忠中郎將。
權為吳王,遷基大農。
權嚐宴飲,騎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權欲殺之,威怒甚盛,由基諫爭,翻以得免。
權大暑時,嚐於船中宴飲,於船樓上值雷雨,權以蓋自覆,又命覆基,餘人不得也。其見待如此。徙郎中令。權稱尊號,改為光祿勳,分平尚書事。年四十九卒。
人物之吾粲
字:孔休
籍貫:吳郡烏程
官職:太子太傅
曆史年表:
孫河為縣長,粲為小吏,河深奇之。河後為將軍,得自選長吏,表粲為曲阿丞,遷為長史,治有名跡。雖起孤微,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
孫權為車騎將軍,召為主簿,出為山陰令,還為參軍校尉。
黃武元年,與呂範、賀齊等俱以舟師拒魏將曹休於洞口。值天大風,諸船綆絏斷絕,漂沒著岸,為魏軍所獲,或覆沒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緣號呼,他吏士恐船傾沒,皆以戈矛撞擊不受。粲與黃淵獨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為船重必敗,粲曰:“船敗,當俱死耳!人窮,奈何棄之。”粲、淵所活者百餘人。
還,遷會稽太守,召處士謝譚為功曹,譚以疾不詣,粲教曰:“夫應龍以屈伸為神,鳳皇以嘉鳴為貴,何必隱形於天外,潛鱗於重淵者哉?”粲募合人眾,拜昭義中郎將,與呂岱討平山越,入為屯騎校尉、少府,遷太子太傅。
遭二宮之變,抗言執正,明嫡庶之分,欲使魯王霸出駐夏口,遣楊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數以消息語陸遜,遜時駐武昌,連表諫爭。由此為霸、竺等所譖害,下獄誅。
曆史評價:
陳壽:吾粲遭罹屯蹇,以正喪身,悲夫
孤城嫗:是兒有卿相之骨。
人物之朱據
字:子據
籍貫:吳郡吳
容貌:有姿貌膂力
官職:驃騎將軍
家庭成員:子:朱損、朱熊
曆史年表:
黃武初,徵拜五官郎中,補侍禦史。是時選曹尚書暨豔,疾貪汙在位,欲沙汰之。據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舉清厲濁,足以沮勸,若一時貶黜,懼有後咎。豔不聽,卒敗。
權谘嗟將卒,發憤歎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自是拜建義校尉,領兵屯湖孰。
黃龍元年,權遷都建業,徵據尚公主,拜左將軍,封雲陽侯。
嘉禾中,始鑄大錢,一當五百。後據部曲應受三萬緡,工王遂詐而受之,典校呂壹疑據實取,考問主者,死於杖下,據哀其無辜,厚棺斂之。壹又表據吏為據隱,故厚其殯。權數責問據,據無以自明,藉草待罪。數月,典軍吏劉助覺,言王遂所取,權大感寤,曰:“朱據見枉,況吏民乎?”乃窮治壹罪,賞助百萬。
赤烏九年,遷驃騎將軍。遭二宮構爭,據擁護太子,言則懇至,義形於色,守之以死,未到,中書令孫弘譖潤據,因權寢疾,弘為昭書追賜死,時年五十七。
曆史評價:
陳壽:①朱據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②據遭罹屯蹇,以正喪身,悲夫
人物之虞翻
字:仲翔
籍貫:會稽餘姚
官職:騎都尉
家庭成員:子:虞汜
曆史年表:
太守王朗命為功曹。孫策征會稽,翻時遭父喪,衰絰詣府門,朗欲就之,翻乃脫衰入見,勸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戰敗績,亡走浮海。翻追隨營護,到東部候官,候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納。
翻既歸,策複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翻第。翻出為富春長。
策薨,諸長吏並欲出赴喪,翻曰:“恐鄰縣山民或有奸變,遠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製服行喪。諸縣皆效之,鹹以安寧。
孫權以為騎都尉。翻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
權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陽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農劉基起抱權諫曰:“大王以三爵之後(手)殺善士,雖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賢畜眾,故海內望風,今一朝棄之,可乎?”權曰:“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輕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義,欲與堯、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
權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也)!”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在南十餘年,年七十卒。
曆史評價:
張紘:虞仲翔前頗為論者所侵,美寶為質,彫摩益光,不足以損。
孫權:①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②虞翻亮直,善於盡言,國之周舍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
陳壽: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
人物之陸瑁
字:子璋
官職:議郎、選曹尚書
家庭成員:子:陸喜,族兄:陸遜
曆史年表:
少好學篤義。陳國陳融、陳留濮陽逸、沛郡蔣纂、廣陵袁迪等,皆單貧有誌,就瑁遊處。
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權未許。瑁重上疏,權再覽瑁書,嘉其詞理端切,遂不行。
赤烏二年,瑁卒。
曆史評價:
陳壽: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
人物之張溫
字:惠恕
容貌:容貌奇偉
籍貫:吳郡吳
官職:輔義中郎將
家庭成員:父:張允,弟:張祗、張白
人物傳記:
時年三十二,以輔義中郎將使蜀。權謂溫曰:“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與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構於(蜀)。行人之義,受命不受辭也。”溫對曰:“臣入無腹心之規,出無專對之用,懼無張老延譽之功,又無子產陳事之效。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溫至蜀,詣闕拜章曰:“昔高宗以諒闇昌殷祚於再興,成王以幼衝隆周德於太平,功冒溥天,聲貫罔極。今陛下以聰明之姿,等契往古,總百揆於良佐,參列精之炳燿,遐邇望風,莫不欣賴。吳國勤任旅力,清澄江滸,原與有道平一宇內,委心協規,有如河水,軍事(興)煩,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溫通致情好。陛下敦崇禮義,未便恥忽。臣自(入)遠境,及即近郊,頻蒙勞來,恩詔輒加,以榮自懼,悚怛若驚。謹奉所齎函書一封。”蜀甚貴其才。還,頃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業未究。
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恐終不為己用,思有以中傷之,會暨豔事起,遂因此發舉。將軍駱統表理溫,孫權不允許.後六年,溫病卒。
曆史評價:
張昭:老夫讬意,君宜明之.
劉基:可與全琮為輩.
駱統:溫雖智非從橫,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論議之辨,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故論溫才即可惜,言罪則可恕,
姚虞俊:張惠恕才多智少,華而不實,怨之所聚,有覆家之禍,吾見其兆矣。
諸葛亮:吾已得之矣,其人於清濁太明,善惡太分。
裴鬆之:莊周雲“名者公器也,不可以多取”,張溫之廢,豈其取名之多乎!多之為弊,古賢既知之矣。是以遠見之士,退藏於密,不使名浮於德,不以華傷其實,既不能被褐韞寶,挫廉逃譽,使才映一世,聲蓋人上,衝用之道,庸可暫替!溫則反之,能無敗乎?權既疾溫名盛,而駱統方驟言其美,至雲“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斯何異燎之方盛,又捴膏以熾之哉!
人物之孫靜
字:幼台
官職:昭義中郎將
家庭成員:子: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兄:孫堅
人物傳記:
堅季弟也。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鹹附焉。策破劉繇,定諸縣,進攻會稽,遣人請靜,靜將家屬與策會於錢唐。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靜說策曰:“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查瀆南去此數十裏,查音祖加反。而道之要徑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者也。吾當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詐令軍中曰:“頃連雨水濁,兵飲之多腹痛,令促具罌缶數百口澄水。”至昬暮,羅以然火誑朗,便分軍夜投查瀆道,襲高遷屯。表拜靜為奮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靜戀墳墓宗族,不樂出仕,求留鎮守。策從之。權統事,就遷昭義中郎將,終於家。
人物之駱統
字:公緒
籍貫:會稽烏傷
官職:濡須督
家庭成員:父:駱俊
曆史年表:
統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
孫權以將軍領會稽太守,統年二十,試為烏程相,民戶過萬,鹹歎其惠理。權嘉之,召為功曹,行騎都尉,妻以從兄輔女。統誌在補察,苟所聞見,夕不待旦。常勸權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誌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權納用焉。出為建忠中郎將,領武射吏三千人。及淩統死,複領其兵。
是時徵役繁數,重以疫癘,民戶損耗,統上疏。權感統言,深加意焉。
以隨陸遜破蜀軍於宜都,遷偏將軍。
黃武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與嚴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後為濡須督。數陳便宜,前後書數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尤以占募在民間長惡敗俗,生離叛之心,急宜絕置,權與相反覆,終遂行之。
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
曆史評價:
陳壽: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至,值權方閉不開。
人物之孫瑜
字:仲異
官職:奮威將軍
家庭成員:父:孫靜,子:孫彌、孫熙、孫燿、孫曼、孫紘
人物傳記:
以恭義校尉始領兵眾。是時賓客諸將多江西人,瑜虛心綏撫,得其歡心。建安九年,領丹楊太守,為眾所附,至萬餘人。加綏遠將軍。十一年,與周瑜共討麻、保二屯,破之。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果無功。遷奮威將軍,領郡如故,自溧陽徙屯牛渚。瑜以永安人饒助為襄安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長,使招納廬江二郡,各得降附。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百人就受業,遂立學官,臨饗講肄。是時諸將皆以軍務為事,而瑜好樂墳典,雖在戎旅,誦聲不絕。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
人物之孫皎
字:叔朗
官職:右大都督
家庭成員:父:孫靜,子:孫胤、孫晞、孫谘、孫彌、孫儀
曆史年表:
始拜護軍校尉,領眾二千餘人。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精銳。遷都護征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黃蓋及兄瑜卒,又並其軍。賜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長吏。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皎嚐遣兵候獲魏邊將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誅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由是江淮間多歸附者。
嚐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寧寫信於皎。皎得書,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
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建安二十四年卒。
曆史評價:
陳壽:皎輕財能施,善於交結。
人物之孫奐
字:季明
官職:揚威將軍
家庭成員:子:孫承
人物傳記:
兄皎既卒,代統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在事一年,遵皎舊跡,禮劉靖、李允、吳碩、張梁及江夏閭舉等,並納其善。奐訥於造次而敏於當官,軍民稱之。黃武五年,權攻石陽,奐以地主,使所部將軍鮮於丹帥五千人先斷淮道,自帥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將。大軍引還,權詔使在前往,駕過其軍,見奐軍陳整齊,拜揚威將軍,封沙羨侯。吳碩、張梁皆裨將軍,賜爵關內侯。奐亦愛樂儒生,複命部曲子弟就業,後仕進朝廷者數十人。年四十,嘉禾三年卒。
曆史評價:
孫權:初吾憂其遲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無憂矣。
人物之孫賁
字:伯陽
官職:征虜將軍
家庭成員:父:孫羌(孫堅的兄弟),子:孫鄰
曆史年表:
賁早失二親,弟輔嬰孩,賁自贍育,友愛甚篤。為郡督郵守長。
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
堅薨,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
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曆陽。頃之,術複使賁與吳景共擊樊能、張英等,未能拔。
及策東渡,助賁、景破英、能等,遂進擊劉繇。繇走豫章。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僭號,署置百官,除賁九江太守。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
時策已平吳、會二郡,賁與策征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祖,軍旋,聞繇病死,過定豫章,上賁領太守,後封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拜賁為征虜將軍,領郡如故。在官十一年卒。
人物之孫輔
字:國儀
官職:交州刺史
家庭成員:兄:孫賁,子:孫興、孫昭、孫偉、孫昕
人物傳記:
以揚武校尉佐孫策平三郡。策討丹楊七縣,使輔西屯曆陽以拒袁術,並招誘餘民,鳩合遺散。又從策討陵陽,生得祖郎等。策西襲廬江太守劉勳,輔隨從,身先士卒,有功。策立輔為廬陵太守,撫定屬城,分置長吏。遷平南將軍,假節領交州刺史。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係之。數歲卒。
人物之孫翊(名儼)
字:叔弼
官職:丹楊太守
家庭成員:妻:徐,子:孫鬆,兄:孫權、孫策
人物簡介:
權弟也。太守硃治舉孝廉,司空辟。建安八年,以偏將軍領丹楊太守,時年二十。後卒為左右邊鴻所殺,鴻亦即誅。
曆史評價:
陳壽:驍悍果烈,有兄策風
人物之孫桓
字:叔武
官職:建武將軍
人物傳記:
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穀,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兜)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
曆史評價:
劉備::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人物之孫韶(本姓俞氏)
字:公禮
官職:幽州牧
容貌:身長八尺,儀貌都雅。
家庭成員:子:孫越
曆史年表:
年十七,收河餘眾,繕治京城,起樓櫓,脩器備以禦敵。權聞亂,從椒丘還,過定丹楊,引軍歸吳。夜至京城下營,試攻驚之,兵皆乘城傳檄備警,讙聲動地,頗射外人,權使曉喻乃止。
明日見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統河部曲,食曲阿、丹徒二縣,自置長吏,一如河舊。
後為廣陵太守、偏將軍。
權為吳王,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權稱尊號,為鎮北將軍。青、徐、汝、沛頗來歸附,淮南濱江屯候皆徹兵遠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數百裏。自權西征,還都武昌,韶不進見者十餘年。權還建業,乃得朝覲。權問青、徐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魏將帥姓名,盡具識之,有問鹹對。加領幽州牧、假節。
赤烏四年卒。
曆史評價:
陳壽:韶為邊將數十年,善養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埸遠斥候為務,先知動靜而為之備,故鮮有負敗。
孫權:吾久不見公禮,不圖進益乃爾。
人物之士燮
字:威彥
籍貫:蒼梧廣信
官職:衛將軍
家庭成員:弟:士壹
曆史年表:
燮少遊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公事免官。
父賜喪闋後,舉茂才,除巫令,遷交阯太守。
燮不廢貢職,特複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權加燮為左將軍。
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質,權以為武昌太守,燮、壹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將。
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權益嘉之,遷衛將軍,封龍編侯。
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士燮作守南越,優遊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凶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②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注解。
袁徽: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谘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
人物之潘濬
字:承明
籍貫:武陵漢壽
官職:太常
家庭成員:子:潘翥
曆史年表:
弱冠從宋仲子受學。
年未三十,荊州牧劉表辟為部江夏從事。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
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
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備入蜀,留典州事。
孫權殺關羽,並荊土,拜濬輔軍中郎將,授以兵。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
權稱尊號,拜為少府,進封劉陽侯,遷太常。
五谿蠻夷叛亂盤結,權假濬節,督諸軍討之。信賞必行,法不可幹,斬首獲生,蓋以萬數,自是群蠻衰弱,一方寧靜。
濬求朝,詣建業,欲盡辭極諫。至,聞太子登已數言之而不見從,濬乃大請百寮,欲因會手刃殺壹,以身當之,為國除患。壹密聞知,稱疾不行。濬每進見,無不陳壹之奸險也。由此壹寵漸衰,後遂誅戮。權引咎責躬,因誚讓大臣。
赤烏二年,濬卒。
曆史評價:
《吳書》:濬為人聰察,對問有機理。
孫權:承明,昔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帥;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此二人,卿荊國之先賢也,初雖見囚,後皆擢用,為楚名臣。卿獨不然,未肯降意,將以孤異古人之量邪。
陳壽:潘濬公清割斷,節梗梗,有大丈夫格業。
人物之孫登
字:子高
官職:皇太子
諡號:宣太子
家庭成員:父:孫權,子:孫璠、孫希、孫英
曆史年表:
魏黃初二年,以權為吳王,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不受。
是歲,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
黃龍元年,權稱尊號,立為皇太子。
後弟慮卒,權為之降損,登晝夜兼行,到賴鄉,自聞,即時召見。見權悲泣,因諫曰:“慮寢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減損大官殽饌,過於禮製,臣竊憂惶。”權納其言,為之加膳。住十餘日,欲遣西還,深自陳乞,以久離定省,子道有闕,又陳陸遜忠勤,無所顧憂,權遂留焉。
嘉禾三年,權征新城,使登居守,總知留事。時年穀不豐,頗有盜賊,乃表定科令,所以防禦,甚得止奸之要。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曆史評價:
陳壽: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
人物之孫慮
字:子智
官職:建昌侯
家庭成員:父:孫權
曆史年表:
黃武七年,封建昌侯。
後二年,丞相雍等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比方近漢,宜進爵稱王,孫權未許。
久之,尚書仆射存上疏,權乃許之,於是假節開府,治半州。
年二十,嘉禾元年卒。無子,國除。
曆史評價:
顧雍:慮性聰體達。
存:建昌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製,宜正名號。陛下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鹹用於邑。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
陳壽:①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②慮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遠近嫌其不能留意。及至臨事,遵奉法度,敬納師友,過於眾望。③慮有好善之姿,規自砥礪,短命早終,哀哉!